陽謀之最“推恩令”為什麼只出現了一次

最近上映的《大明風華》很是火爆,燕王朱棣藩王造反成功的事蹟也被民眾所熟知,丟失天下的建文帝被人嘲笑又同情,很多人覺得建文帝武力削藩的政策太武斷了,逼反了燕王,建文帝完全可以效仿偉大的漢武帝,採取“推恩令”,一步步的達到削藩。事實呢?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

推恩令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陽謀:挑起諸侯王各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即使諸侯的兒子、孫子們也明白,這樣無窮無盡的一直分裂下去,遲早諸侯國會被分裂殆盡,淪為一個個只有空頭封號的平民百姓。但即使這樣,再小的國家,誰不想自己當家作主、說了算數呢?


陽謀之最“推恩令”為什麼只出現了一次

推恩令的原則


推恩令在西漢王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強了中央集權,諸侯再無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了。

但僅僅而已,“推恩令”在歷史上僅出現了這麼一次。後續歷朝歷代的削藩,無不是經過血雨腥風的武力鬥爭,才成功的,甚至失敗:西晉八王之亂,各藩王的勢力之強大;唐朝中後期,各節度使的藐視中央(這些節度使等同於藩王);明朝建文帝的削藩失敗,燕王成為明成祖;康熙帝武力平定吳三桂等藩王……

一、武力削藩是推恩令的前提條件

西漢的藩王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藩王最強大的一個時代了。西漢身為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因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僅僅存國十幾年,西漢並沒有太多治國經驗,所以西漢採取的是結合使用制度,一方面採用了秦朝的郡縣制,一方面採取了分封制,漢高祖劉邦大封劉姓皇族為王,期望這些劉姓王爺們能一起保衛大漢江山,因此給予這些藩王很大的軍事、經濟、行政等自由權力,最終尾大不掉。

如果需要推行“推恩令”,反對力量有:藩王、藩王的親信們、藩國的丞相等官吏。這些既得利益都不會支持推恩令的,推恩令也不會貫徹下去。西漢的“七國之亂”,其實也是很有民意基礎,才推動吳王敢率先發難。漢景帝通過殘酷血腥的平叛,武力鎮壓了七國之亂,這些能夠有力量反抗中央的較強諸侯國,都被馴服了。

等漢武帝推行推恩令之時,已經沒有諸侯力量能夠武力對抗了。

二、最強大的中央政府是推恩令的實施要件

漢武帝時期,中央政府所控制的軍事、經濟等力量,已經完全碾壓各路諸侯國了,這個時候,才能有權威的發佈:推恩令, 推恩令從“面子上”對這些劉姓宗王做了最後一次尊重,然後溫柔的對諸侯國補了最後一刀。

試逞想,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做背書,一紙“推恩令”是貫徹不下去的。

三、後世強有力中央集權王朝,不需要推恩令

西漢以後的王朝,分封制度逐漸被中央集權制度所取代,皇權會通過推舉或科考的方式,培養一批士大夫官員系統、通過郡縣制度、通過分權互相制約的體系,掌控國家。

那些皇帝的兄弟、子侄們,都成了空頭王爺,要麼像明朝一樣,豢養在各地的王府,要麼像清朝一樣,限制生活在北京,這些王爺們沒有獨立的軍事力量或官員系統,無法再對皇帝產生威脅。


陽謀之最“推恩令”為什麼只出現了一次

推恩令的誕生和輝煌,僅一次,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