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前言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實行郡縣制制度,將權力分封同姓。

這樣雖然穩固了劉姓江山,但是藩王割據嚴重,造成了君主權力不集中,也會威脅皇帝的統治。漢太祖的分封制這種模式,有些類似於戰國時期的統治。如此不僅藩王保留一定的權力,對於君王有危險存在,而且土地割據嚴重,社會動盪不安。漢朝漢景帝在位時期,曾以晁錯策削弱藩王權力,各藩王不滿,曾經引發了“七國之亂”。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在《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中記載道:“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邪臣計謀為淫亂,大者叛逆,小者不軌於法,以危其命,殞身亡國。”

最嚴重的是景帝時吳王劉濞起頭的“七國之亂”,國家調動大批軍隊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一場叛亂鎮壓下去那麼,在這種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推恩令的誕生,產生了何種影響呢

加強集權,刻不容緩

周行分封制度,延續了八百多年,但秦朝實行郡縣制,只在秦二世就亡國了。漢朝吸取前車之鑑,實行了郡國並行的制度,模式與戰國時期諸侯國相似,宛如國中之國。各諸侯王與皇帝的關係,不似君臣,反而像盟友。時間一長,問題來了,皇帝的權力不能集中,諸侯王的權力又過大,這對於皇帝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漢景帝

漢景帝時期,劉啟曾經因為藩王割據,而採取措施,使用晁錯令削藩。這樣引起了各個諸侯國的不滿,從而導致“七國之亂”,“七國之亂”被平息後,雖然削藩還進行,但是要想徹徹底底的分散諸侯勢力還有還有很長的距離。到了漢武帝時期,之前的“七國之亂”還歷歷在目,所以他不敢貿然出動。這加強中央集權是歷朝歷代君主不變的課題,到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這裡也不例外。漢武帝在位時期,有不少勢力逐漸強大的諸侯王出現,對於王權蠢蠢欲動。

漢武帝也並非昏庸帝王,他有自己的雄心大志。但是漢武帝也沒有信心,逐一征戰諸侯王,從而集權統一。就在漢武帝糾結猶豫的時候,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來他的建議:倡行孝道,讓諸侯王的所有的孩子都分到封地,祖輩相傳,自然分到的土地就少了。漢朝時期,推崇孝道,而且在諸侯王看來,自己這樣並沒有少土地,便欣然接受了。可是到了他的嫡子那輩可治理的土地卻少了,就這樣,藩王割據的大問題也能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建議立即被漢武帝採納。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據《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主父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

實行推恩,千古陽謀

推恩令,顧名思義,就是推行恩德的命令。而推恩令,也被稱為是“千古第一陽謀”,實至名歸。早在漢文帝時期,他身邊的大臣賈誼就曾經提過類似的建議,但是漢文帝沒有采納,因為漢文帝稱帝時,根基不穩,不能貿然行動。在漢景帝時期,漢景帝的莽撞行事,導致了“七國之亂”,雖然“七國之亂”以七國戰敗告終,但也是朝廷恃強凌弱,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到了漢武帝這裡,他推行推恩令,下達的是恩典,並非是強制的要求,名正言順。推恩令,其實就是對諸侯王爵位繼承的整改。漢朝之前的政策是隻有嫡長子繼承封底,推恩令的內容則是,不僅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兒子也能得到封地的賞賜,封為侯國。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但是新封的侯國不歸諸侯王,而歸朝廷所有。所以兜兜轉轉,權力還是迴歸了朝廷。這樣,無形中減少了很多的威脅。這樣下去,諸侯分到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權力也就逐漸歸到皇帝所有,這正是統治者願意看到的局面。

雖然推恩令的內容並不複雜,但是它對君主集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許有人覺得這沒有什麼,但是推恩令妙就妙在以下幾點:

  • 一、推恩令打的旗號不是“弱藩”的旗號,而是施行恩典;
  • 二、推恩令的實施就把爭鬥移到諸侯內部,試想而知,分家產是件多嚴肅的事情,足以引起諸侯內部爭端,無暇自理;
  • 三、漢文帝時期曾經有過這個打算,但是權力不夠。到了漢武帝時期,權力已經積攢到可以實行的時候了,應當屬於天時地利人和了。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熟功熟過,功大於過

推恩令對君主集權產生了不少的好處,但是壞處依然有。比如說,推恩令的施行雖然給君主集權帶來很大的安全感。但是由於少了諸侯的制衡,君主的出錯率也會有提高。而且,諸侯權力大大分散會導致漢朝整體實力減弱,對抗匈奴等外敵會很吃力。另外,庶子繼承財產,財富到下一代就會減少,使“富不過三代”成為現實。有些貴族擔心財產被分的七零八落,會減少生子等一系列問題。但總的來說,還是功大於過的。推恩令能被稱之為是“千古第一陽謀”,說明這計謀並不複雜。但是既然能輕易破除諸侯勢力,還是有它的道理可言的。原因在於,在不同人理解問題的方向不同。在漢武帝這裡理解問題,當然是分散諸侯勢力,不能讓諸侯侵犯到自己的權力。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輕易破解,原因何在

但是對於諸侯而言,當時的諸侯不缺乏足智多謀之輩,當然明白漢武帝的意思。但是一方面,他不想跟君主唱反調。另一方面,都是自己的孩子,他也願意分一杯羹給庶子們。對於庶子而言,這就是天降的好處,自然要牢牢抓緊。如果有嫡子不同意,還會在利益的驅使下,上報朝廷。

自古以來,我國古代的封建制度都是“立嫡立長”,這樣的思想正是我國的豪族、士族能延續下去的根本辦法。因為,只要立一個能力尚可的嫡子繼位,繼承一大部分權力,剩下的庶子盡心盡力輔佐,這樣,家族勢力方可延續。

但是“推恩令”的實行,導致了資源分散,所以推恩令的實行,是否是正確的,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漢朝後來的西晉正是因為實行了和漢朝差不多的分封制度,還導致八王之亂,朝代壽命短暫。所以,在漢朝當時的情況下,實行“推恩制”是功大於過的。

西漢藩王割據土地問題嚴重,“推恩令”誕生,產生什麼影響?

參考文獻

  •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