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写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于是二十四桥因而出名。
二十四桥在什么地方?照杜牧写这首诗的题目来看,是扬州,因为诗题是《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的《樊川集》里对扬州有过描述“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正是当年繁华绮丽的风光。杜牧早年风流俊赏,饱览江淮名胜,他写有关江南风物的七言绝句很多,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其中之一。
不过,杜牧诗中写二十四桥明月与玉人吹箫的典故,是指什么呢?
据周企言所著《企言随笔》引用《隋炀帝艳史》一书中的材料来看,似乎可作杜牧诗句的注解。书上说:“某日月夜,炀帝偕萧后及十六院夫人,并袁宝儿、吴绛仙、朱贵儿、薛冶儿、杳娘、妥娘,同至新造石板桥上玩月,命朱贵儿吹紫竹箫,悠扬可听。时人有句云:不道无情三尺竹,月中吹去断人肠。此时桥未有名,萧后请炀帝命名,炀帝曰:景物因人而胜,古人有七贤乡,五老堂,皆以人数著名。今吾等同游者二十四人,可名之曰二十四桥。”
就这一段记载看来,杜牧诗的用典似即指此。
在过去,关于二十四桥的来历,是有许多人考证过的,有的认为是二十四座桥,桥名有吴家砖桥、红药桥等等。有的认为是一座桥的专名,并非二十四座。不管怎样,扬州的十四桥是因杜牧诗而驰名的。到了南宋,著名的词人姜夔在他写的《扬州慢》中提到与杜牧诗有关的意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还有明代诗人程文德也写过这样一首诗:“倒看飞鸟穿林外,俯听吹箫出境中,二十四桥都不见,更从何处见离宫。”从这些诗词看来,都可证明杜牧写的那首“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七言绝句诗影响是深远的。
杜牧还有另一首诗与二十四桥同样为人传诵,据说他游历湖州时见到一个丰姿绰约的年轻女子,待他十四年后再到湖州,那个女子已嫁了人,而且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杜牧十分感慨,写了这样的诗:“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其中“绿叶成阴子满枝”早已成为传唱的名句了。
閱讀更多 老虎歷史情感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