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在哪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多少家長為自己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生怕孩子錯過“學習黃金時期”,誤了孩子的前程,於是孩子被迫學這學那。

看看我們的孩子,年少老成,稚嫩的臉上展現的不是童年的光彩,而是愁眉苦臉、精疲力盡、憂心忡忡。當你看到“祖國的花朵”還未“綻放”但呈現出“枯萎”,是何等心情?他們的童年能與快樂聯繫起來嗎?這麼多年了,是否該再反思反思“起跑論”呢?

起跑線在哪

問過一些大學生為什麼讀專科、三本,答案是高中沒學好;問高中生為什麼考不上重點高中,答案是初中沒學好;當你再去問初中生時,答案必然是小學沒學好。依此理,小學沒學好定然是幼兒園沒學好。於是幼兒園開始,家長便有了“長遠的規劃”——高考。原本以快樂遊戲為主的幼兒園也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這還不夠,幼兒園抓也晚了。於是在孃胎裡就開啟了教育,還美其名曰“胎教”。讀詩,聽古典樂,好像不這麼做將來孩子便毫無藝術細胞,如此這般,生下來的不是貝多芬便是李白似的。

起跑線在哪

於是,一切學習、生活都是朝向高考的。

高考,作為應試教育的天然“獨木橋”,被了這麼多年。那麼請問奔上這“獨木橋”的起跑線究竟在何處?是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難道真的“孃胎”裡便決定了一切。如果“孃胎”(也就是說遺傳)真能決定一切反倒省心了。

關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批評與反思之聲自然也很多。其中有一條把人生比做馬拉松,而不是短跑,最為大眾所接受。畢竟人生漫漫,不是百米衝刺。暫時的領先,不代表終點的勝利。高考充其量只是人生漫長馬拉松的一小圈而已。

然而話又說回來,短跑也好,馬拉松也罷,難道人生非得是“跑步”前行嗎?“散步”可以嗎?“漫步”可以嗎?

“散步”、“漫步”的時候,有時更能思索生命的真諦,領悟生命的意義。這不比單“跑步”前行更實在、更美妙的多嗎?那麼放慢你的腳步,讓孩子歇歇,忘記起跑線吧,沒有起跑線,人生的漫步才處處是起跑線。

起跑線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