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起跑線:“擠”名校能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精英訓練營第五十期

在印度擇校神劇《起跑線》中,主人公拉吉是一位服裝商人,在影片最後,善良內心之下道出了感人肺腑之言:我們有豪車豪宅,可我們說不好英文,人們嘲笑我們,我自己倒無所謂,但我老婆她在乎。

在如今這個時代,家長們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非人品。我們曾認為這所學校能讓我的女兒博學多識,所以我們不擇手段,我們曾假扮成窮人,入住巴拉特納加爾社區,又偷又騙,用盡了不堪的手段,最後我們居然通過了審查,竊取了真正屬於窮人的權利。

起跑線:“擠”名校能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所以進這所學校不是在培養孩子,而是父母在滿足自己。“少即是多,分享就是關愛”。我們總是這樣要求孩子,可我女兒真正學會卻是在巴拉特納加爾,在那個小男孩身上。像小男孩那樣的窮人,可他們進不了名校,為什麼?因為有像我們這樣會欺詐的家長,還有這樣的校長,時刻準備剝奪真正屬於窮人的機會,她不僅僅是校長,更是生意人。

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淪為了一樁生意。可我不會教育我的孩子剝奪其他人的權利。

網上爆出這樣一則很現實的說法:

問: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答:這句話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跑,怎麼跑。

起跑線:“擠”名校能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決定一個孩子起跑線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家庭。家庭又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經濟。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人對其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家長又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伴隨孩子的一生。

這種終身教育往往反映一個家庭的家風

而家庭教育跟家長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質的好壞等息息相關。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都是有樣學樣。

起跑線:“擠”名校能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孩子的教育也跟家庭經濟條件有直接的關係。當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好,父母便有更多的條件讓孩子接觸更多更廣泛的教育。家庭的財富推動了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會更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拼了老命讓孩子進入名校,耗費了全部的財產,他們的孩子也只能以最經濟的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所謂“優質的”教育。而自己的生活條件受到很大的影響,普通家庭在捨去其他一切開支後才能承擔昂貴的學費。

擠上名校,不等於改變孩子的“起跑線”

所以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並不僅僅是上學和學校學到的文化知識,更不是學校的成績和分數。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教育包括一個孩子掌握知識的豐富程度、技能、性格的成長、習慣的養成、人生經歷和生活領悟等......以及從這一切中孩子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

所以孩子的起跑線是由家庭教育(包括父母的學識、認知、個人的道德修養、良好的品質等)、

家庭經濟、學校教育共同影響的,而學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擠”名校並不能完全決定孩子的起跑線。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認清最終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是要培養出一個怎樣的孩子?

為什麼人不斷地學習知識到最後要讀研究生,就是專業研究某項東西。

起跑線:“擠”名校能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人不可能把所有的都要研究一遍,這樣就不會有所精,有所長。最終人都是憑藉自己的某項專長給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為社會所用。所以對某個人來說除了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良好的習慣養成等,還必須有所喜好,有所專業,有所突出。

所以說“擠”名校對孩子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斷追求知識後能發現自己喜歡什麼,能為他人帶來什麼樣的便利。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