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坡變身休閒度假區,神仙到此也想留下!


昔日荒坡變身休閒度假區,神仙到此也想留下!

明莊園的軟籽石榴基地,是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內的高效農業項目之一

山川丘陵交錯,造就了洛陽溝多嶺多的獨特地貌。進入“十三五”以來,洛陽因地制宜發展溝域經濟,並將建設豫西溝域經濟示範區列入洛陽市九大體系60個重大專項之一。2017年至今,共培育發展23個溝域經濟示範區。

發展溝域經濟,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洛陽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中要求,要按照“發展特色農業、培育特色產業、推進三產融合,實現一溝一特色、一域一經濟”的要求,堅持市場導向,盤活農村資源優勢,打造地域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綜合發展。

經過兩年的示範創建,洛陽的溝域經濟示範區建設日新月異,在引領一方經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日起,東方今報推出鄉村振興看洛陽之溝域經濟系列報道,為您講述溝域經濟發展給洛陽山鄉帶來的變化。

▶位於新安縣的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是洛陽市23個溝域經濟示範區其中之一。這個昔日黃河河畔的荒坡深溝,如今果樹成行,林木叢生,不僅環境變美,更帶動了深山百姓脫貧致富。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程慧娟 通訊員 王萬超 王波/文 記者 張歡歡/圖

昔日荒坡變身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

新安縣黃河萬山湖畔,碧水環繞著聳立的青山,將河面綿延到山坳之間,在此迂迴繾綣,形成一個個美麗的河灣。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正沿著黃河的一個河灣不斷生長著。

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就位於這個溝域經濟示範區內,地處新安縣石井鎮東北部的黃河河灣和山坡之上。

昔日荒坡變身休閒度假區,神仙到此也想留下!

沿著山坡一路向上攀爬,蜿蜒在山坡之上的一道道梯田裡,種植著葡萄、梨、桃子、櫻桃、蘋果、李子等40多個品種的果樹,路兩邊,雞冠花、紫荊花開得正豔,一群烏雞、火雞漫步在田間地頭。遠處,一座連接園區周邊鄉村和石井鎮區的大橋正在施工中。

曾經,小浪底水庫建設移民搬遷之後,這片土地便成了荒山土坡,鮮有人至。2016年年初,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開始建設,採取龍頭企業帶動模式,打造集休閒、體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規劃總面積4000餘畝,按照國家4A級景區、五星級休閒農莊標準進行開發建設。

目前,園區已建成1500畝生態梯田景觀,栽種優質果樹6萬餘棵、綠化樹種8萬餘棵,建設3個養心菜、辣木、金銀花等特色種植基地,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衣,容貌煥然一新。

今年3月,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洛陽市溝域經濟示範區,覆蓋龍潭溝、寺坡山、楊家莊、黑扒、石井、潭上等9個行政村,以休閒農業、高效農業、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打造一條休閒、度假、康養、三產服務於一體的溝域經濟示範區。


昔日荒坡變身休閒度假區,神仙到此也想留下!

特色農業產業帶動溝域發展

與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隔溝相望的山坡上,是一片面積達1500畝的軟籽石榴園,一個個火紅的石榴掛在枝頭,晶瑩剔透的石榴籽撐圓了肚皮,再過十幾天就能上市了。

這片名為明莊園的軟籽石榴基地,是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內的高效農業項目之一。園區位於新安縣石井鎮潭上村,由於坡陡山高、灌溉條件不利,過去種小麥玉米只能靠天收。2013年,園區負責人陳利明開始流轉土地、開墾荒山種植軟籽石榴,發展成為洛陽市農業發展龍頭企業。

幾年過去,栽種的20餘萬棵石榴樹已有部分掛果,今年產量大約40萬斤,全部進入盛果期時,每年將至少有200萬斤的產量。“一斤石榴最低賣二三十元,最遠賣到了北京、上海。”陳利明對以後的發展很有信心,今年他又流轉了300畝土地,已經栽種上了果苗。他還計劃著,探索間作套種、林下養殖等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將園區打造成為集觀光采摘、果園生活體驗、特色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鄉村體驗旅遊目的地。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項目,是溝域經濟示範區發展遵循的原則。同樣位於該溝域內的黑扒村,就結合當地實際引進了食用菌種植。

位於黑扒村的道一農業食用菌種植項目,今年4月正式啟動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座3500平方米的現代化香菇種植大棚。大棚高十餘米,自動控溫控溼,一排排架子上整齊擺放著3萬餘袋香菇菌棒。

種植技術員安寶玉正穿梭在架子中間忙著查看菌棒,再有十幾天,往菌棒裡注水之後,一週就可以出一茬香菇,一直從10月份持續到來年5月份,“這座大棚全部投入使用可種植12萬袋菌棒,每年可以種夏菇、冬菇兩茬”。

將來,該項目二期及三期還將建設自動溫控採摘棚、現代化菌棒生產車間、展銷大廳、就業培訓及科普大廳等,三期總規劃面積近2萬平方米,最終建成集香菇種植技術、推廣、初加工、銷售、採摘、展銷為一體的產業基地。

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當前共謀劃實施10個項目,其中包括明莊園、道一香菇等4個休閒(高效)農業項目,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農旅融合項目,石井老街、龍潭峽風情小鎮等3個鄉村旅遊服務項目,寺坡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龍潭大峽谷提升這2個古村落旅遊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新安縣的農業產業發展,豐富旅遊業態,促進農民增收。

昔日荒坡變身休閒度假區,神仙到此也想留下!

多種方式帶動貧困群眾致富

發展經濟和脫貧攻堅,是溝域經濟示範區建設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在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建設過程中,當地群眾最先從中受益。

今年60歲的李向泉是石井鎮山頭嶺村人,2016年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建設之初,他就來到園區打工,如今當上了小組長,這些天正領著工人們給果樹施肥。“年齡大了到外地打工很多工地都不要,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有錢賺,太方便了。”李向泉說。

李向泉的工友們都是園區周邊的鄉親,每天最少能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園區固定用工有五六十人,季節性用工需要近百人,還為近40名貧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平時他們不僅能在園區吃住,還可以免費學習現代種養殖技術,園區鼓勵他們搞些種植養殖項目,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這幾年,黃河神仙灣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通過就業幫扶、土地流轉、到戶增收、一對一幫扶、農產品代銷、技術支持等帶動580戶農戶,帶動貧困戶141戶、貧困人口380人脫貧致富。

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內的其他項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帶動著貧困戶增收。明莊園軟籽石榴基地通過流轉土地帶動20戶貧困戶,通過科技扶貧項目帶動30戶貧困戶,平時有近30名貧困群眾在園區務工,每月至少有兩三千元的收入。此外,還帶動了石井鎮新發展軟籽石榴種植500餘畝。道一農業食用菌種植項目雖然剛剛起步,但通過到戶增收項目,直接帶動了38戶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1500元。截至目前,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共帶動貧困戶527戶,年均戶增收5000元左右。

溝域經濟示範區的建設,也不斷改善著山區的基礎設施,新修了近7公里的道路,新建了多處停車場和公廁,安裝了百餘盞路燈,4眼深水井解決了灌溉問題。溝域經濟已經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有力支點,帶動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惠及更多山區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