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誓死不當漢奸的關寧軍眼中的吳三桂

我叫吳國忠,寧遠人,現在是崇禎十七年,就是你們說的農曆甲申年,後人可能會把他叫做1644年,但是我們的習慣不這麼叫,還是叫崇禎十七年得勁,但是,這種叫法是最後一年了,因為,一個多月前,思宗皇帝朱由檢已經死了,他上吊自殺了,當時我正和平西伯在趕往北京的路上,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吳三桂的心思,總是埋怨他行軍速度太慢,其實細想起來,那時候,這個人就已經打起了小算盤。

一個誓死不當漢奸的關寧軍眼中的吳三桂

今年是猴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我今年24歲,在山海關已經當了六年兵,六年間,我從一個大頭兵慢慢做到了千總,最近這三年,形勢惡化得很厲害,韃子兵不斷蠶食我們關外的土地,更要命的是,我手下的兵越來越少——他們都跑了,這不怨他們,崇禎十四年起,我們就再沒發一文軍餉了,當兵打仗,拿命換錢,這是我們的職業,也是我們的宿命,沒錢,誰幹啊?

我帶著我手下僅剩的四百多兄弟駐守在山海關的翼城,山海關有兩個翼城,我們這靠北,叫作北翼城,你們可能問我為什麼不跑,我無處可去啊,我是土生土長的寧遠人,其餘不跑的400個兄弟也一樣,崇禎八年,韃子兵掃蕩寧遠,我娘為了不受辱,自己投井了,爺爺、父親全家上下都死在韃子兵的鐵蹄下,是我一鍬一鍬給他們挖好了墳墓,我得守著他們,就算沒有一文錢軍餉,我也不離開這裡,這是我的根。皇帝死了,我也說不出是難過還是什麼?只是感覺心裡空空的,不知道以後會怎麼辦,是尋找太子還是投向李闖,大家心裡都沒底,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堅守一個念頭:一定要守住山海關,這是大漢的土地,除非身死,否則決不能讓韃子兵從這經過,去荼毒關內的百姓。

一個誓死不當漢奸的關寧軍眼中的吳三桂

前幾天,平西伯召集我們幾個千總、副將開了一個會,他在會上說李闖逆軍不日就到,他決心盡忠到底,和李闖徹底決裂,讓我們儘早佈置防禦,我們幾個聽了都很吃驚,不知道平西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一個月前,皇上下密詔命他火速放棄寧遠去勤王,我當時就建議他帶著兩萬騎兵,日夜兼程趕到京城,參與守衛,那樣絕對會安定人心,鼓舞守軍士氣,京城也不會那麼容易丟,可他藉口保護寧遠百姓,帶著十萬軍民慢慢走,最終等到了唐通投降,京城失守的消息,錯過了這次戰機,現在哪裡還有機會,憑山海關這座孤城,如何防守兩面來犯,平西伯的決定總是令人意外。

一個誓死不當漢奸的關寧軍眼中的吳三桂

半夜,李豪副將偷偷來找我,他偷偷地告訴我,平西伯決定向滿人借兵了,滿人同意了,而且還封他做了平西王,把關寧軍也併入了漢八旗。我說不可能,53騎救父的大英雄吳三桂怎麼會投降。

“孤膽英雄吳三桂,五十三騎破萬敵。潑出忠勇一腔血,贏得男兒七尺軀”,當年曾傳唱一時,他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和大英雄,這樣的人怎麼會投降關外韃子,我們關寧軍,哪個身上不揹負著韃子欠著的血債,讓我們和殺父仇人一起合作戰鬥,世間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謠傳,肯定是!

今天,事情有點不妙了,早晨,上邊送來了過去四年拖欠的軍餉,每個千總還分了30兩紋銀,除此之外,還送來一張束髮圖,以後我們就要按照這個圖樣,紮成和韃子一樣的豬尾巴辮子,不用說,這筆錢也是韃子給的。吳三桂……竟然真的投降韃子了,放著英雄不做,你偏偏去做漢奸,你也配姓吳!大家都氣得臉色鐵青,誰也不動這錢。我們寧可跟著李自成去做賊,也不做賣國的漢奸,吳三桂,你等著吧……(未完,待續)

人物軼事:吳國忠,明末將領,山海關千總,北翼城守將,吳三桂降清後,吳國忠和手下四百人誓死不降,試圖奪得關門,響應大順軍,後來兵敗被俘,被吳三桂凌遲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