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唐朝晚唐階段始於唐文宗,是一個拼了命與宦官搏鬥的純爺們,但能力不足,發動甘露之變失敗,之後從半傀儡變成完全傀儡,鬱鬱而終。之後唐王朝又持續了66年,經歷了6個皇帝。其中武宗、宣宗二人分別在位7年、13年,同樣在宦官專權的環境下,他們卻實現了唐王朝某種程度上的中興,是唐王朝最後的輝煌,但二人的措施卻截然相反。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1、武宗任用李黨、滅佛、打擊藩鎮、擊敗回鶻入侵。

武宗李炎是個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粗率而不拘小節的人,應該屬於多血質性格,後世的克林頓和小布什有點像他。在位7年,首先對擁立他繼位的宦官軟硬兼施,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權,之後幹了四件大事:

(1)壓制了已經持續了四十餘年的牛李黨爭。任用力主武力削平藩鎮的李德裕為相,壓制牛黨。李德裕這人還是能幹事的,主政期間政績頗多。這也說明了,文官的執政能力是有的,只要私心小一點、不黨爭、積極辦事,大多數問題都能解決。至於是用牛黨還是李黨並不重要,能力都夠用;

(2)打擊藩鎮,國內局勢平穩。李德裕先後平定了盧龍軍亂、昭義鎮劉稹兵變,藩鎮局面大好。但其中調集其他藩鎮兵馬詔書寫的是要他們為朝廷立功、為後代造福,明顯已經命令不動了,算是懇求了。晚唐就是這麼個德行,也算不錯了;

(3)擊敗回鶻,取得對外戰爭勝利。唐王朝再虛弱,也不是外邦蠻夷輕易欺辱的。回鶻從包頭入大同,唐軍討伐,大敗回鶻軍隊,斬首萬餘,生擒五千,回鶻可汗烏介中箭逃逸。立國已過200年的唐王朝,仍然可以乾淨利落的取得擊敗外敵入侵的勝利。

(4)打擊佛教,緩解財政壓力。不管是武宗是因為信奉道家才滅佛,還是痛恨佛教特權不交稅,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總之武宗開始打擊佛教。清查並削減僧侶和寺廟數量,沒收寺廟金銀佛像和寺產良田數千萬頃,還俗僧尼26萬餘人,拆大廟小廟近五萬間,解放廟裡的奴婢15萬人。外國的景教、襖教也沒跑得了,三千多人還俗。

經過唐武宗和李德裕的努力,唐王朝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2、宣宗打壓李黨、崇佛、整治吏治、多次取得對外戰爭勝利。

宣宗李忱是個持重少言的人,很多人說他不聰明,但實際上宣宗是唐末少有的聰明皇帝,御下極有心機、手腕和謀略。宣宗的性格應該是粘液質,後世奧巴馬相似。他在位時已經36歲了,對宦官採取了一個簡單但巧妙的方法,安排兩個互不對付的宦官分掌左右兩支軍隊,禁止宦官結交朝臣,兩邊都要依靠皇帝,也只能依靠皇帝,於是宦官亂政問題得以控制。之後也幹了四件大事:

(1)結束了牛李黨爭,貶斥李黨。宣宗一上臺,就貶斥了李德裕,重新啟用牛黨人物。同樣的效果又出現了,之前忙於黨爭的文官,又開始辦事了,效果竟然也還可以,看來牛黨也不是笨蛋。所以說,古代文官黨爭純粹是吃飽了撐的,就是為了私利,明朝用廷杖打文官屁股太正確了,只是打死的太少;

(2)恢復佛教,爭取佛教支持。武宗滅佛有些矯枉過正了,宣宗相對緩解了這種矛盾,同時也爭取了同情佛教的大臣和百姓的支持,有了群眾基礎,宣宗推行政策相對就容易一些;

(3)整治吏治,嚴明法度。牛黨是宣宗解放出來的,所以整治吏治文官不敢多說話,吏治好了大多數事情也就解決了,這是宣宗取得較好政績的基礎。

(4)屢次對外作戰勝利,破北狄、驅吐蕃、定安南、平党項。宣宗期間,盧龍節度使出兵大破北方各部落,對原鮮卑之地增加了千里統治範圍;驅逐吐蕃入侵軍隊,收復河西諸州;出兵安南,擊敗南詔入侵,中南半島各國重新與唐帝國恢復交往;調整對党項政策,剿撫兼用,破平夏党項、降南山党項,西北恢復安定。

唐宣宗在位13年,歷史評價很高,可與唐太宗、漢文帝相提並論,史稱大中之治。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3、國家中興,對外戰爭就會取得滿意效果。

晚唐武宗、宣宗時期都出現了中興局面,一個顯著特徵就是能夠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尤其是在戰略層面,後世所謂同治中興與之相比提鞋都不配。如我前文所述,軍事失敗——軍隊戰鬥力差——軍隊去專業化——文官掌握軍隊——文官架空皇權——文官形成利益集團——文官集團道德淪喪。只要皇帝皇權不被架空、親自掌握軍隊、能夠整治吏治,文官開始幹正經事,國家沒有治理不好的。所以在古代當個好皇帝說容易也容易,有穿越的可以參考一下。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4、不管是信道還是信佛,兩人都是求長生吃藥死掉的。

武宗修道,宣宗崇佛,本來互相看不順眼的兩個人得到同樣的死法。武宗吃的金丹是道教出品,估計是五石散的升級版本,服用後性情暴躁焦急、喜怒無常,逐漸身體不適,道士說藥有效了,這是在換骨,再堅持堅持就好了。可惜武宗辜負了道士的期望,只堅持了四個月就死掉了;宣宗崇佛,但吃的長生藥也是道教出品,用汞的硫化物礦石混合各種金石,再用火加熱試圖去除毒性。這種長生藥藥性猛烈,服後身體燥熱,最後宣宗背上長了個大疙瘩,幾個月後病情惡化死亡。

求長生求來了突然死亡,於是無論武宗還是宣宗,都沒有繼承人計劃。武宗本來就是宦官隨機挑選的,他的繼承人宣宗是宦官胡亂擁立的,宣宗的繼承人也是宦官隨便挑的,已經連續中了兩次大獎,之後就開始迴歸正常概率分佈,連續出現兩個昏庸的皇帝。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5、之後連續兩個胡作非為的皇帝,大好局面喪失。

李商隱在宣宗死前三年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武宗、宣宗時期是唐王朝最後的輝煌,但他們都沒有徹底解決藩鎮問題。正如滿清末期,地方勢力和中央勢力只是維持一個表面統一,唐王朝不存在外敵入侵壓力,只要之後有相對正常的帝王就可能把這個局面維持下去,但連續懿宗、熹宗兩個混蛋皇帝徹底葬送了唐帝國。

特朗普上臺之後一改前任措施,哦,拿錯稿子了,換一下。

唐懿宗、熹宗上臺之後一改前任措施,首先在做人方面明顯就是不想好了。武宗、宣宗都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皇帝,宣宗比崇禎還厲害,他的寵妃是賜死而不是驅逐,就是怕自己思念這個女人而反覆。而懿宗、熹宗都是奢侈享樂,糊里糊塗的過日子,好人被貶斥,奸人又充斥朝堂。這兩人在位各是15年,橫徵暴斂,本來一個皇帝再吃穿用也花費不了多少,但經過不良官吏的放大,終於把唐王朝最重要的賦稅來源——南方地區弄崩潰了,戍卒兵變演變成大規模農民起義。好不容易鎮壓下去之後,北方關中又連續水災、旱災、蝗災,黃河下游農民被逼到了絕境,王仙芝、黃巢起義,唐王朝最後輝煌結束。

唐王朝最後的輝煌,晚唐武宣兩個皇帝,國策截然相反卻都實現中興

總之,要打垮一個輝煌帝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內部下手,最高統治者是否有作為非常關鍵,無論是古代帝國中央集權還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好多人都喜歡看大洋彼岸的風景,估計五十年之內我們能看到。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聲明: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每週一至週五《今日頭條》首發,圖片為《今日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或原創圖片,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