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货意愿提高 小麦价格短期内上涨动力仍不强

出货意愿提高 小麦价格短期内上涨动力仍不强

截至目前,距离主产区2018年产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结束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小麦市场逐渐进入了政策敏感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将成为四季度市场走势的关键,尤其是往年收购的托市小麦拍卖方式及拍卖底价的调整等,成为了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秋收的临近,持粮主体的库存小麦销售意愿提高,近日主产区小麦价格总体趋稳,局部略有波动。但从收购进度来看,由于今年托市小麦收购没有实际的收购量,使得新麦收购进度同比依然偏慢。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9月1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量4601.1万吨,同比减少2208.2万吨。相比之下,2012年-2017年同期,主产区的小麦平均收购量约6316万吨,其中最低值为2013年的5177.1万吨,最高值为2014年的7120万吨。

另外,国家再次下调了临储进口小麦和跨省移库小麦的拍卖底价,幅度在110-410元/吨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策对后市的利空预期。从9月13日的拍卖来看,由于拍卖底价的大幅下调,成交情况受到提振,其中广东、广西等地成交率较高。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9月13日,国家投放2013年产临储进口小麦147万吨,共成交48.5万吨,成交率达33%,这一次的成交量就超过了之前2018年以来的累计成交量。其中,最高成交价2260元/吨,最低成交价2000元/吨,平均价2133元/吨。其中,广东地区存储的2013年产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拍卖底价由之前的2390元/吨下调至2200元/吨,本次投放的16.1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260元/吨,最低成交价2200元/吨,成交均价2202元/吨。这部分小麦的投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挤压销区面粉加工企业对国产小麦的市场需求。

这意味着,尽管今年主产区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但由于托市小麦收购量较少,使得市场流通粮源同比并没有明显减少。基于此,虽然近期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在好转,但对于小麦价格的整体拉动作用并不强,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小幅上涨行情,也主要反映在区域性和优质品种方面。短期内来看,考虑到小麦市场的供需格局以及政策调整预期,小麦价格仍不具备明显上涨的量、价基础。受部分地区新产小麦品质下降、托市小麦库存较多但质量总体并不佳、在食品安全要求下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要求更加严格等综合影响,预计国内小麦市场行情仍将呈现多轨道、窄幅波动运行。其中,在托市小麦拍卖重新启动之前,2018年产小麦价格或将继续保持以稳为主、局部区间震荡走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