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2018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經濟指數分析

上半年車市跌宕起伏,“淘汰賽”愈演愈烈。多數大企業表現良好,部分小品牌業績欠佳。經歷淡季“築底調整”,預計下半年車市將好於上半年。然而,車市逐漸企穩向好,弱勢品牌誰能脫困?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微增長大勢不變

儘管低端消費依舊低靡,但公眾消費能力、消費水平仍處在上升通道,車市微增長大勢未變。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來自北京正則大成汽車信息諮詢中心的統計分析顯示,2018年上半年狹義乘用車的市場規模達到18775.9億元,同比增長9.4%;正則乘用車市場規模指數(累計)達到651.8點,創造了新的最高紀錄,表明消費能力繼續提升。上半年累積市場銷售平均價為16.3萬元,比去年提高了0.5 萬元;正則乘用車價格指數(累計)為113.2點,同樣創造了最高紀錄,標誌著消費水平仍在上漲。上半年,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雙提升,預示著下半年車市具備上漲潛力。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中高端需求穩步上升,推動車市整體向好。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乘用車銷量約為1155.8萬輛,同比增幅為5.7%。其中,高端車(≥20萬元)銷量約為281.6萬輛,同比增幅為10.8%;中端車(9萬~19萬元)銷量約為631.2萬輛,同比增幅為10.2%;低端車(≤8萬元)銷量約為240.8萬輛,同比增幅為-8.6%。中、高端市場穩步增長是支撐市場規模擴張,市場銷售平均價上漲的關鍵因素。低端市場消費低靡,導致以低價車為主的部分小品牌銷量嚴重下滑。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SUV需求依舊旺盛,轎車逐漸回暖,消費信心較為充足。數據顯示,上半年SUV銷量約為499.6萬輛,同比增幅為10.2%;轎車銷量約為570.4萬輛,同比增幅為5.5%;MPV銷量約為85.7萬輛,同比增幅為-13.3%。轎車、SUV兩大主力細分市場上升勢頭明顯,車市後期有望繼續上漲。

微增長背景下,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表現為美系、韓系車市場被中系、德系、日系車瓜分。上半年,中系、德系、日系車銷量穩步增長,韓系、美系車銷量均未達到2016年同期水平。市場向高品質產品集中,反映出汽車消費由普及化(量變)階段進入品質化(質變)階段。

然而,在車市微增長時代,實現“量變”正變得空前重要。

車企如何應對“淘汰賽”?

大企業在“質變”的基礎上“放量”,小企業向細分市場“要銷量”,通過兼併重組實現雙贏……總之,保住銷量、鞏固基盤是車企“淘汰賽”取勝的關鍵一環。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質變”之後再次“量變”,優秀中國品牌改寫市場格局。從銷量看,上半年銷量前十強中,多數車企產銷量在百萬輛,甚至兩百萬規模區間。對於大企業來講,有強大的市場基礎做後盾,有龐大的銷售渠道做保障,這些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鞏固。從國別看,中國品牌迅速“放量”,弱勢洋品牌被擠出前十。數據顯示,上半年,長安福特銷量下滑近40%跌出前十,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吉利、上汽乘用車漲幅在50%左右,意味著優秀的中國品牌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本土大集團“質變”之後再次“量變”,基盤鞏固之後衝擊合資車市場,意在通過正面對決將弱勢洋品牌淘汰出局。

打造拳頭產品,向細分市場要銷量,或是小品牌的脫困之道。整體看,年產銷量在10萬輛左右的小車企中,23個品牌上半年銷量出現下滑。表面看來,大企業挑起價格戰,導致小品牌陷入危局。實質上,缺乏核心競爭力、規模小、成本高是小企業發展的難點。專家指出:“小品牌應避免與大企業硬碰,而抓住消費風口,在細分市場尋找機會,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拳頭產品,提升銷量降低成本,是擺脫淘汰困境的解決之道。”可見,對於小企業來講,抓住下半年的機遇儘快上量,或許能夠逃脫“末位淘汰”的厄運。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通過兼併重組實現雙贏,也是弱小企業脫困的明智抉擇,廣西汽車集團收購野馬就是一樁典型案例。據瞭解,上汽通用五菱的母公司廣西汽車集團沒有乘用車生產資質,而業績不佳的川汽野馬(資質)便宜,雙方合作有望實現雙贏。對此,有媒體指出:“對那些實力孱弱的中國品牌而言,被強者吞併吸收基本上可以算是在競爭洪峰面前,最佳乃至唯一的選擇。否則,便會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車市“淘汰賽”誰能脫困?

從歷年情況看,上半年車市處於週期性調整階段,經歷炎夏市場“歇伏”之後,市場將開啟上漲行情,預計今年也將延續這一走勢。因此,儘管上半年消息面複雜,車市“淘汰賽”異常激烈,但各企業都在準備應對方案。下半場“哨聲”已然吹響,只有那些勇於合作的企業才能順利脫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