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居巨头的产品标准化心法

日本家居巨头的产品标准化心法

NITORI(尼达利)是日本最大的家居连锁店,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它的产品,就连世界知名的家居品牌宜家在日本也不是尼达利的对手。在经营方面,尼达利连续3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尼达利成功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标准化。

那怎样才能做到标准化呢?9月16日,尼达利的核心高管在水滴产品学院消费创新营进行了一次分享,介绍了尼达利在标准化方面的做法。

标准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简单到谁都可以做的标准,才叫标准化。“标准定出来以后,只有公司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操作的,实际上不叫标准。标准是公司最普通的员工也可以执行的,这样的标准化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只有普通人能自然而然地完成的工作,才可以落地,才可以执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尼达利在标准化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尼达利每年都在不断地进行商品的迭代和更新,并且,那些卖得好的产品会最先被淘汰。尼达利要求所有的产品每年必须更新70%。比如,尼达利的买手部门的考核内容之一,就是更新率,这是一定要执行的标准化规则。如果做不到,考核分数就会很低。在淘汰的时候,从卖得最好的前20%开始淘汰,因为“卖得好的产品很快就有人来模仿,所以零售企业最先换掉的,就是你最热卖的产品”。尼达利有三种淘汰更新方式:一是类似的商品、类似的功能,但是新一代上市以后,价格更便宜。二是维持原来的价格,但是给这个产品增加新功能。三是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功能,但要把产品的设计做得更新颖。

其次,尼达利会留10%的空间给对手。尼达利自有品牌的商品率是90%,而不是100%。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故意留了10%给其他品牌的商品,因为它要用第三方品牌来测试市场的反应。曾经有一段时间,尼达利完全做到了百分之百都是自有品牌,结果反而拖了整体销售额的后腿。因为这样做,切断了尼达利跟日本其他优秀厂家的合作通道,“一旦失去了和这些厂家的合作渠道,也会失去竞争对手的信息”。此外,商品开发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百分之百都是自有品牌,就需要所有的商品开发都自己来做,这样会很辛苦。而跟其他厂商一起合作,效果会更好。

第三是“里应外合”把关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尼达利有一个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系统,首先进行市场调查,调查之后进行产品策划,接着制定产品的品质标准,然后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测试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尼达利会管控工厂生产的工序和工艺过程。如果产品试卖成功,就全面铺开,正常销售。如果市场销售有问题,尼达利会去追溯,“到底是出货的环节出了问题,还是生产工序有问题,还是最早在策划这个产品的时候,它的品质标准的制定就有问题”。这个完全可以追溯到任何部门、任何环节的品质管理体系,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尼达利在决定是否要生产一款产品时,有两个标准,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标准,就不会生产。第一个标准是日本国标,也就是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要通过它的验证才可以。

第二个标准是尼达利的内部的标准。尼达利有一个专门的团队,他们会检验所有的产品品质,这个标准比日本工业标准更严格。他们会进很多高强度、高破坏性的测试,哪个地方不行,马上反馈到产品策划部门,让这个部门去改设计。虽然这种品质管理会牺牲产品开发的速度,但通过这种管理,会让消费者更信赖你的品牌,而且减少了很多投诉,从这一点来说,回报是更大的。

此外,在制定标准化的过程中,要先把规则单纯化、简单化,再让标准化的规则全面铺开。日本式的标准化是用一个固定的程序去制订的:首先制订规则,这个规则做出来,差不多能达到60%的效果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企业基于自己的老店来制定规则,制定出60%的规则之后,在另一家店继续执行,然后再确认以及改善这个规则,在不停地循环中,慢慢把这个规则单纯化、简单化。因为只有简单化、单纯化,下一步才可以作为标准化全面推广。

很多企业在制定标准化的时候,就是因为把单纯化跳过去了,导致成本上升,最后没法落地。这也是最开始规则定到60%的程度的原因。而单纯化这一步做到75%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标准化了,最终做到85%就已经很好了,没必要做到100%的标准化。因为很多店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规则之外的东西在里面。从85%提到90%,或者从95%到99%,每一个提升都会导致性价比越来越差。到后面,为了实现1%的提升,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是没有必要的。

日本家居巨头的产品标准化心法

科技有温度,点击下方,关注「 酷玩儿 」带您发现新奇、好玩的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