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助力紀錄片發展,「紀錄+」成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互聯網助力紀錄片發展,“紀錄+”成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視頻產業的迅速發展,新媒體給紀錄片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紀錄+”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新媒體成中國紀錄片第三大市場主體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開啟於2010年年底,標誌性事件是《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這兩個事件,使紀錄片產業發展具備了兩大前提條件——政府支持和行業內分工協作。

據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為6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主要投資者依次是電視臺、民營公司、新媒體機構和國家機構。其中新媒體漲幅最高,達到5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機構的生產投入和收入首度超過國家機構,新媒體已經晉升為中國紀錄片第三大市場主體,2017年共投入大約6億元,佔整個行業生產投入的15%。

互聯網的加入,加速了中國紀錄片行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升級。紀錄片行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分支,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兼容,可以說紀錄片市場化是產業化的基礎。

“紀錄+”拓寬行業外延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79億,較2016年底增加3437萬,佔網民總體的75%。網絡視頻用戶付費能力明顯提升,付費比例為42.9%,比2016年增長7.4%,且用戶滿意度達到55.8%。網絡視頻用戶及其付費能力的增長,為互聯網與紀錄片行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加速器。

網絡媒體發達的時代,版權經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紀錄片也可能本身不被當作商品出售,只是作為一個版權生長點,或者只是被作為營銷環節中的一環,這也正是市場屬性極強的網絡平臺最為擅長的。紀錄片被擴展成一種紀實工具,紀錄片平臺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盈利模式也日趨多元,因此衍生出了不可預測的市場空間。

舉例來說,愛奇藝近年來投資了電影《芳華》,隨後還製作了與這部作品相關的紀錄片。紀錄片既是對核心內容產品版權衍生的開發,增加了網絡平臺的收益渠道,也提升了內容品牌的傳播力和市場價值。

規模化、標準化亟待建立

目前,體量較大的網絡視頻平臺對紀錄片都比較重視,因為紀錄片雖然尚未盈利,但能穩定吸引住一部分觀眾,而且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受眾。紀錄片也能夠讓平臺自身的節目種類更齊全,彰顯平臺品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優質內容就成了各平臺追逐的資源,但遺憾的是,通常的反饋都是優質內容的相對匱乏。

自制節目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行業中普遍面臨的一個困境。項目投資勢必考慮投資回報,而究竟什麼內容回報率高,只能從項目上來具體分析,但目前項目操作模式仍不夠成熟,一些引起巨大關注的作品,如《尋找手藝》等,反而是最初不被看好的作品,這導致投資製作方在選擇項目時往往更加趨於保守。

但目前各平臺尚未形成一套能夠推行的工業流程,也沒有開發出一套可複製的行業標準,無論是製片模式、運營模式,還是商業模式,都需要積累經驗和更多的實際操作,以形成一個具有示範效應和價值效應的成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