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 股市可以抄底了吗?

根据多家外媒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北京时间8月8日宣布,将对第一轮500亿美元价值的中国进口商品剩余的部分(160亿美元)征税,生效日期为8月23日。

本轮160亿美元商品清单中,主要含有约279种商品,包括摩托汽车、速度计、通讯天线器材等。

美国宣布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 股市可以抄底了吗?

美国宣布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 股市可以抄底了吗?

稍早,在7月6日,美国已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实施加税。与此同时,中国也出台了同等规模的反击措施。160亿美元商品的加税计划后,中国料将再次跟进回击。

尽管美国工商界持续有反对加税的声音,认为这最终会让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商品价格,但特朗普并不为之所动,在推动对中国的加税计划上保持坚定。

此前7月11日,特朗普已经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台新一轮2000亿美元价值的中国商品清单,计划对这些商品加税10%。8月1日,特朗普又表示考虑将这2000亿的加税计划的税率提高至25%。

此外,特朗普也曾提到考虑对5000亿美元价值的中国商品全部征税,这相当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值总额。最新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总额大约为6500亿美元。

本次160亿美元加税计划落地后,亚太股市开盘波澜不惊,并未受到影响。因此前金融市场已经对此早有预期,并将这种预期定价到交易当中(Price-in)。

不过,依然应该密切关注中国接下来的回应细节,如果有超预期的回击措施,不排除市场调整。

进入八月,特别是中下旬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面临7月金融和经济数据的考验,同时叠加特朗普政府新的贸易冲击,风险偏好可能边际走低。

尽管昨天中国股市录得超过2.7%的涨幅,但在大的熊市背景下,依然只能当做反弹对待,市场的成交量依然维持低迷。

昨天A股大涨,部分是因为市场传言中国将祭出XX万亿的基建计划。这一传言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因为市场已经完成了“buy rumor”的过程。但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此类传言在2017年就时有发生。最终的确认,应该以官方信息为准。

根据上海证券报:

进入8月,货币市场隔夜利率继续“断崖式”下跌,但市场并不感到振奋。与以往货币宽松、股市大涨、基建火热的情形对比,今年的市场显然偏离了这一规律。银行表内外信用扩张仍受限,社融规模增长乏力。大量资金仍在涌入利率债市场。

这段话道出了目前股市低迷的重要逻辑,那就是信用扩张受限。

信用扩张受限就会导致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社融)受阻,而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盈利。企业盈利是股市定价最重要的两个逻辑之一(另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

信用受限一方面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影响,尽管资管新规在执行细节中已经有所放松,但监管环境整体依然更紧。比如此前金融系统往实体经济输送货币的重要途径影子银行如今已经面临大幅萎缩的局面。

另一方面,冻结房地产的严格调控政策,也对信用派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压抑作用。

很简单,房子及其派生的卖地收入(对政府而言)是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和公共部门(政府)据此为抵押,向银行获得信用资金(贷款/债务/杠杆,一个意思)最重要的来源,如今房地产的流动性被冻结,那意味着通过房地产这一“信用媒介”进行的货币创造,规模大减。

在“宽信用”无法真正落地,也就是实体经济无法真正从银行广泛获得信用支持,并参与到货币创造的过程之前,货币的“宽松”,都只会淤积在金融系统,即形成所谓的狭义流动性,这对改善实体经济面临的下滑压力,并无多少帮助。

此外,从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来看,中国股市依然处在熊市当中。熊市的特征,就是无论利好还是利空的消息,最终都不会改变股市下跌的趋势。

维持股市“越涨越卖”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