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授命白凤翔师长为西安事变总指挥

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请求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败后,为了民族大义,决定发动“兵谏”。张学良密电驻守在今宁夏固原市的东北军骑六师师长白凤翔来西安,白凤翔遵命与随从副官常国宾、王国才、连长寇宝珠、副官孙德泰、宋连甲等亲信一同前往。到西安后,张学良带他去临潼华清池,以去热河一带打游击为名向蒋介石辞行,特意让他察看了蒋介石的住所地形。

张学良为何授命白凤翔师长为西安事变总指挥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

12月11日晚6时许,张学良通知白凤翔马上来见他,到了张公馆,少帅背着手,低着头,面色沉重,心有所思,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儿,张学良低声说:“我想了好久,决定派你干一件天大的事,把委员长扣起来,逼他抗日。现在,我命令你到临潼‘请’蒋委员长进城,共商抗日大计!记住,不要伤着委员长!”白凤翔当即表示:“只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凤翔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张学良听后面色释然地说,“这次行动由你总指挥,刘桂五团长、孙铭九营长与华清池王玉瓒卫队营里应外合配合捉蒋”。当白凤翔离开张公馆时,张学良又命令副官给他和随从人员十二支手枪。就这样,白凤翔担负起了临潼捉蒋的重任。

白凤翔是何许人也?讲真这么重要的大事张学良为何要交给他来指挥。说来话长了,听我慢慢跟你细聊。此时你可以去喝点水啥的,放松一下疲劳的双眼。

张学良为何授命白凤翔师长为西安事变总指挥

白凤翔

白凤翔,字源兰,号瑞麟,河北沧州人,1897年4月生于热河围场县(今属河北承德),出身贫寒的他行侠仗义、爱抱打不平,目睹军阀混战、百姓饥寒交迫,他揭竿而起、劫富济贫,声震热绥察一带。奉系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深识其名,1927年将白凤翔部收于麾下。东北易帜后,张学良任命白凤翔为团长、旅长,驻守黑龙江密山,1929年中东路之役,驻防密山的白凤翔奉命奋起抵抗,战绩不凡,深得张学良赏识。九一八事变后,他随东北军被迫撤离东北,成为他锥心之痛。1933年任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六师师长,参加第一次中国军队的长城会战。

1935年,白凤翔跟随张学良开赴到西北,驻甘肃固原(现归宁夏)地区。虽远离东北,“打回老家去”一直是他的夙愿。不愿意“寄几人打寄几人”的白凤翔与中共地下党刘澜波、汪锋、王再天接触比较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拒不执行蒋介石“剿”共政策。并秘密委派骑六师参谋长汪镛,经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批准,与红一军政治部主任朱瑞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杨郎镇秘密签署了局部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四条协议。此举,比王以哲后来在洛川与红军签订的协议还早一年多。

据张学良副官、多年老部下陈大章口述,白凤翔的部下第十六团团长董道泉思想比较进步,当年与红军接触时一枪没放就率部投降了。当时张学良正在南京总部。总部参谋长晏道刚就派骑四师副师长徐梁为骑兵师副师长总理政务,公文也不让白凤翔看了,说是白凤翔另有任务。

陈大章发现总部可能要借董道泉投降事件来撤职白凤翔。就劝说白凤翔说,“你给副司令去个电报,把失败的情况详细陈述一下,最好能到西安见他解释解释。(东北军在围剿红军中)步兵一个师一个师的丢,你丢一个团有什么关系,胜败是兵家常事,副司令一定会原谅你的。”白凤翔做出无可奈何状后说,“我已去过电报了,但没有接到回电。”陈大章于是立刻帮白凤翔拟就了一篇电文,大意是:

西安副司令张钧鉴(密)。翔盟副座至深信任,恨寸功未立,抗日力量先丢一团,罪该万死,无言可秉,这沉痛耻辱,临在翔的头上,打破一生此之记录,深感昼夜寝食不安,均座可否准详晋谒,具体详陈。

候遵 职 白凤翔

白凤翔对电文很满意,一个字未改,当即命译电员发了出去。很快,副司令发来回电,让白凤翔去西安面见张学良。想把好事做到底的陈大章劝他说,“你先不去行不行?我先去副司令那儿,因为有好多话你自己不能说,不好解释,我先去给你打个底儿。回来再把情况告诉你,心里好有数。”于是陈大章就坐着白凤翔的汽车到西安面见张学良。陈大章见到张学良后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提意见的,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东北军的事情,我觉得有意见应当面说,否则,不合适。意见对不对,我也不知道,你要允许,我就说,不允许,我就回去。”

张学良笑了,“你说吧,我听听。”陈大章说,“前几天我到白凤翔师长处串门儿,见新来个副师长徐梁,我从他们师的参谋长王振春那里知道,现在公文都不给白师长看了,说他另有任用。这一定是因为白凤翔丢了一个团要撤职啊!我觉得这样做事情不合适,对不起人家。他早先要是投靠冯玉祥或投靠阎锡山,都能当师长,就是看大元帅也是绿林英雄,都是东北人,才投了我们东北军。再说东北军就这么一个骑兵师是归降过来的,如果就是因为人家丢了一个团给撤了,那会失信于天下的。”

他接着又举例子说,“这就好像东北人娶老婆似的,要给人家十二两银子、十二块布才行。白师长是自备枪马效命东北军的,就好像没有要咱们银子和布,甘心情愿嫁过来的,如果没有二三年就嫌人家脚大、脸丑,要打离婚,实在对不起人家,说不过去。我觉得对白师长这样的人应该一直用他,关系可靠。特别是白师长常说:‘投到东北军后,副司令并不把它当杂牌,与其他部队一样待遇。’人家非常感激咱们。所以,不能撤他。况且新去的徐良并不可靠,他虽然是东北人,但与陈诚、晏道刚关系不一般,我以前到他那儿串门儿时,发现他与陈诚有书信往来。信中称陈诚为恩师。用他接了这个师,这个师可能就不是东北军的,而是陈诚的了。他这个人很讲义气,是铁台柱,可别换他。”

张学良有一个特点,就是容人说话,中不中听,他让你把话说完,也不马上表态。听完陈大章的陈述,他未置可否,只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去,让他回去时告诉白凤翔师长,让他来一趟。这说明张学良确实看到了白凤翔的那封电报,后来大家才知道,张学良并不知道要撤白凤翔这件事儿,都是宴道刚干的。

后来白凤翔去了西安,张学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对他说,“丢个团不要紧。可以再补充,团长什么的都由你自己派。”随后张学良又发电报将徐良调回总部当高参,此后他一直对白凤翔很信任。

张学良为何授命白凤翔师长为西安事变总指挥

当时西北文化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西安事变前夕,当张学良决定指派刘桂五担任兵谏执行人时,刘桂五建议要白凤翔师长也参加捉蒋行动,张学良当时没有表态,但在西安事变爆发前三天,却派飞机把白凤翔从固原接到西安,面授机宜,委以重任。据陈大章说刘桂五曾经对他说,张学良曾在行动之前把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九三人招集一起,嘱咐说:“这次派你们去临潼,是请委员长到西安,我们是要学习唐朝的魏征,实行忠谏,迫使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因为抗日这个任务不是中国某一个单独力量所能完成的,必须国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日。抗日也必须有蒋委员长领导。所以派你们去临潼,这个任务是极其光荣的、重要的,你们必须保护委员长的生命安全。必须尊重他的名誉,谁伤害谁偿命。要像过去一样以部下的身份,恭恭敬敬。要把道理说明,张学良就是请委员长到城里开会,促成共同抗日。任务完成了,将来你们就是爱国的功臣。”

白凤翔、刘桂五他们也确实没有辜负张学良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觉得不错,点个赞哈!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