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新規律看當前中國科技創新的政策取向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今天給大家帶來

從創新規律看當前中國科技創新的政策取向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制定政策要強化規律意識,老老實實按客觀規律辦事。科技創新的根本任務是探究和發現客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科技創新的發展本身也有其內在規律,制定科技創新的政策必須遵循科技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

科技創新的競爭格局難以在短期內打破

科技創新的發生在時間上是非線性的,脈衝式的。科技創新的優勢地位一旦確立,會通過循環累計因果效應得到強化,從而使得科技創新的國家競爭格局成為一種超穩態結構。

從科技發展史來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果在時間序列上不呈現平均分佈態勢,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以革命的形式在一個短促的時間點脈衝式爆發。科技革命帶動產業革命,極大提升了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而為新一輪科技創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這種循環累計因果效應會持續強化科技革命發生國的優勢地位。當今世界重要科技強國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北歐國家等都曾是科技革命發生的核心區域。特別是始於1920年代的美國科技繁榮,在90年後的今天依然保有優勢。這說明國家間科技創新的競爭格局難以在短時內打破。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雖然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重要科技成果,但是我國科技創新真正的高強度投入、全面發展階段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才開始,到今天也就剛剛20年左右時間。這是造成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的根本原因。起步晚、基礎薄、積累短是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底色。我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就一定要牢牢抓住當前正在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領域。雖然我國的科技投入總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撐我國在各個領域全面出擊,一攬子解決所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我們依然需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大幅度減少跟隨性、重複性研究,將資源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前沿開創性領域。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補齊原始創新能力弱、原創理論少的短板,努力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需要優化領域佈局。從歷史來看,每一次科學革命都是圍繞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客觀世界重大科學問題展開。如果說前幾次科技革命還主要集中在人類對外在物質世界規律的認識和對物質世界的改造,那麼新一輪科技革命將集中表現為人類對自身認識的深化和對生命個體的改造。從這個意義來看,生命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將是新一輪系統性關鍵技術最可能集中產生的領域。目前我國在這些領域已經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具備市場、數據的優勢。我們要找準方向、扭住不放,從國家層面超前謀劃佈局,善於把市場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不斷提高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力,勇於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掌握未來技術競爭新賽場的規則制定權和主導權。

科技強國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

科技強國必須具備如下四條必要條件。一是發展科技的堅強決心和長期國家戰略。二是具備高強度投入科技的經濟基礎。三是擁有源源不斷大量的勤奮且聰明的年輕人。四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耐心的社會傳統和氛圍。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我們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基礎性、根本性優勢,這些優勢使得我國具備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礎和前景。一是具有全速發展科技的堅強國家意志和決心。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代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強的國家意志和決心已經且必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資源要素有效配置,聚合成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二是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資源動員能力。目前,我國GDP總量和R&D投入均位列世界第二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企業研發投入保持快速增長,創新能力快速提升。高強度投入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三是具有豐富的創新人力資源和富有天賦的青年人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各類科研人員總數僅10餘萬人,2017年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388萬人年,居世界第一。高檔人才隊伍規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量勤奮且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推動創新創業空前活躍。四是具有人數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和全球最大的市場。市場需求是科技創新的引致條件。隨著我國人均GDP的躍升,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將繼續提升,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將重塑世界經濟的供求格局,將對科技創新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導向和支撐作用。

從建設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來看,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家高速發展階段形成的社會浮躁情緒。科技創新要減少社會浮躁情緒的影響,關鍵在於要下決心改革評價制度、堅定不移推動去行政化進程,大力培育科學精神和專業主義。要大幅度減少評估評價的數量和頻次,激勵科研人員提高佔位。要通過制度設計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因素對科技創新的干擾。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大科學時代:政府鬚髮揮重要作用

在大科學時代,政府在優化科學公共產品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國立科研機構是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

美國在科技起飛和發展過程中,聯邦政府發揮了關鍵作用。20世紀上半葉開始,政府組織的“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等重大工程推動美國創新能力實現了整體性跨越。也正是美國聯邦政府對科學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得龐大的專業人員群體進入科學領域的“大科學”時代,最終取代了由一小部分業餘愛好者組成的“小科學”的歷史時代。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經構建起完整的嚴格執行國家意志的戰略性科研體系。但是,在後續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中,過於強調資源配置的市場性競爭,削弱了國家組織重大科技攻關的能力。新時代,我國的科技創新政策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塑國家創新體系。

科技領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實質是充分利用國家意志和國家信譽高效組織科研活動。在市場發育不成熟的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市場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集中力量辦大事更多是通過國家意志和國家信譽凝聚引導不同類型創新主體圍繞同一創新目標協同攻關。

集中力量辦大事關鍵在於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塑國家創新體系。目前,我國創新體系中的企業、國防軍工科研機構、中科院等國立科研機構、高校、部委所屬科研機構等幾大類主體存在一定的定位重疊,帶來了資源重複佈局等一系列問題。要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牽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帶動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優化。國家實驗室定位要充分體現國家意志,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制約當下、影響長遠的戰略性科技問題,從應用性基礎研究到關鍵共性技術形成完整創新鏈條。高校要聚焦自由探索性質的基礎研究。部委所屬科研機構要聚焦行業性、應用性科技問題。同時,要改革過度競爭的資源配置模式,強化國家決策在戰略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中的主導地位。

著力培養高檔人才和頂尖人才

在大科學時代,領域的突破和發展仍然高度依賴極少數頂尖的精英科學家,以及精英科學家背後的高效團隊和最先進的技術設備。

在大科學時代,科技創新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科研人員的數量呈現指數式增長。但是,英國學者德里克·普賴斯認為,處在科學家金字塔最頂端的,貢獻該領域絕大部分成果的精英科學家群體在一個領域最多不超過100人。2017年,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所屬領域該年度他引頻次在前百分之一的論文進行排名統計後得出)我國入選數量達到249人,佔總人選人數的7%,位列世界第三位。同樣,在H-index指數中,我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進入領域前1000名,但是進入領域前100名的科學家還非常稀少。這說明我國在引領領域發展方向、改變領域發展格局的最前沿科學地帶研究能力依然薄弱。

高檔人才和頂尖人才隊伍建設要從培養和引進兩方面努力。人才培養關鍵在於現代教育體系的構建。我們要把優勢資源集中在新興學科領域,通過科技融合讓青年學生在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中學習,把握好個人創新的黃金時間段。人才引進要完善團隊引進政策,加大“領軍人才+團隊”引進力度。支持領軍人才自主聯繫、自行組建創新團隊。從政策制度、資源配置等方面支持科研團隊建立完整工作鏈條,建立分工明確的科研組織模式。

(鍾少穎,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原文內容

往期回顧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我們聯繫。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