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媽媽,這個怎麼弄”、“媽媽,你幫我做吧”······這是現在很多孩子和媽媽溝通的方式,甚至很多事情撒撒嬌就可以了。


在低年級孩子身上,依賴性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生活上,在家裡像個皇帝或是公主,全家圍著轉。

  • 學習上,放學後不自覺去做作業,要慢慢地磨蹭等父母叫了才慢吞吞地拿出書包。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如果父母不監督,就不會完成作業。

  • 學校裡,遇到一些事情就緊張,缺乏自信,不敢表現自己,寧願當別人的兵。依賴性強的孩子喜歡與獨立性強的孩子交朋友,他們顯得很順從,希望獨立性強的孩子能給他們出主意。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常常不知所措。所以低年級的班主任幾乎是每天都接到孩子的告狀或是求助,大多數是一些雞毛蒜皮之事。

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原因分析

  1. 父母、老人對孩子的過於溺愛。

  2. 外在環境的影響。在作業層面,因為老師也分擔了很多責任給家長,如果孩子表現不是很好,家長可能也會受到批評,家長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會協助孩子把作業處理的比較漂亮,這會導致孩子依賴父母做作業的習慣。這樣孩子自主思考的過程就沒有了,面對困難的堅持性、思維整體性都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

  3. 孩子的依賴性跟父母的規則建立不嚴格也有關。有些孩子自身的依賴性跟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加上父母規則要求不嚴格,沒有明確的計劃性,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缺乏獨立性,沒有自己的主見,凡事都要父母拿主意,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對策

  1. 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表現不要成為孩子產生依賴的有利條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雖只佔20%的比例,卻佔有80%的重要成分,這說明了家庭成員的表現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成長。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各位長輩都時時刻刻關心孩子的成長,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如果孩子就此躺在家長的照顧中享受,那麼獨立性是培養不出來的,只能滋生依賴性。此時需要的是培養孩子主動做自己能做的事,學會自理,獨立學習等。這些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1.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去解決。先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繫鞋帶、收拾桌子、掃地、整理書包等。這些事情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給孩子,再加上不斷重複的操練,孩子是有能力完成的。在做作業方面,家長不要第一時間給孩子答案,而是要啟發孩子,自己思考完成作業。家長還可以放心地讓孩子獨立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如一些夏令營、旅遊等。

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1. 父親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現在太多的家庭是媽媽在全權打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也導致孩子對媽媽的過度依賴,媽媽自身壓力的增大,也會導致與孩子相處時的包辦行為。父親是代表堅毅、剛強、獨立的形象的,這對孩子的性格完善是很有好處的,父親的加入能夠讓孩子吸收這些個性特徵。

孩子總說:媽媽,我不會!孩子過度依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家庭教育建議

相信孩子的潛力,學習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我們家長最需要的就是基於這樣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進行自我的成長,不能因為生活節奏的快速,或者自己時間的安排,就剝奪了孩子的很多能夠自主進行活動的權利。就像等待花開一樣,這是成長必不可少的,如果現在就急不可耐,那麼未來必然心急如焚,您說是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