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预料到不断分封土地会让周越来越弱小呢?

常青树177347524


因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历史,所以分封制这个概念,历来就被人看成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体制。

不少人都误以为,分封制就是国王割自己的肉在喂诸侯,然后被喂饱的诸侯把自己给推翻了似的。但其实,这种理解是本末倒置了,误解了真实的分封。

并且,分封制也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一项制度,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大英帝国,实际搞的也是一套类似分封制的封贡体系。



先解释一下西周为什么搞分封。因为西周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它原本只是一个西垂小国,臣服于商朝。当商朝衰败后,它乘机推翻了商朝,并取代商朝,成为天下各个部族、方国所承认的中央王朝。这个就很像近代欧洲的英格兰,原本只是一个小国,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杠把子西班牙帝国。如果靠硬实力,英格兰不是西班牙的对手,所以英国女王非常睿智的想到了拉拢海盗为自己卖命。英女王将海盗收编,让他们以“皇家海盗”的身份去世界各地抢劫,英国为其庇护,给这些海带一个避风港。作为交换筹码,海盗也要把抢来的东西按比例上供给女王。这也等于是说,英国女王空手套白狼,它除了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外,其实什么都没干,但是获得的利润却是极大的

当然了,被收编的这些海盗里面肯定也有不老实的,肯定也有跟英国女王对着干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英国收编海盗获得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付出。这就是分封制的一种变异体,虽然没有列土封疆,但相当于是列土封疆。

扯远了,回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虽然他变成了天下共主,但是很多地方,西周的军队并没有去占领。这些被蛮夷占领,或被商朝遗民占领,或者根本就是无主之地的土地,单靠西周的势力想去全部占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划算的。但是空着这些土地也很浪费。放任商朝遗民,也是不理智的。

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这些土地不浪费呢?是的,就是分封制

还是拿英国举例,英国人在全世界的扩张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殖民地是靠英国政府来直接殖民的?恐怕微乎其微吧。很多地方的殖民统治其实靠的是商业团体,比如东印度公司之类的商团。英国国王授予他们权限,让他们在海外殖民扩张,如果碰上了搞不定的野蛮人,英国政府替他们“伸张正义”。但作为回报,这些商团需要给英国政府纳税。他们纳的税,其实就像是西周时期诸侯国给周天子的上供。(有一些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



综合以上之论述,可以还原出当时周天子分封的历史背景:

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原先东方,东北的诸多方国(商朝的坚定盟友),以及中原殷商故地,因为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与西周不同的势力还有很多。这些残余势力都是西周潜在的敌人,但是周朝没有能力一一去灭掉,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派遣诸侯,在这些不服自己的国家的旁边建立新的,忠于周天子的国家去监视他们,然后让周天子派出的诸侯,用周人的习俗教化原先商族的百姓。这样一来,原本不服的势力渐渐被驯服,成为周朝的子民。所以西周的实力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强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周天子分封的这些诸侯国及盟国,成为了周天子的有力支柱。没有这些诸侯的支持,西周可能早就被推翻了,就像当年周武王灭掉商朝一样

后来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楚国的挑战,也像当年周武王挑战商纣王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西周灭商朝时,没有诸侯替商朝撑场子。而楚国挑战周天子时,当年被分封的诸侯国们都站出来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正是因为齐国、晋国这些诸侯打败了楚国,迫使楚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所以周朝才能又苟延残喘四百年。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诸侯国,周朝是不是也会跟商朝一样,仅仅一个牧野之战就能将其颠覆

至于周天子丧失的权威,其实跟分封制的关系不大。周幽王时期,国家动荡,犬戎来攻,周王室主动放弃自己在陕西的大批领地,东迁洛阳,实力大不如前。这是周王室自己作死,赖不着分封制,也赖不着齐国、楚国、晋国这些新兴诸侯。毕竟大家都需要找大腿傍,以前周天子实力强,大家都傍它;现在周天子实力很弱,大家自然要去傍强者,很正常的现象。

这个情况,也可以拿英国来举例。当年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为什么都要傍它?因为英国实力强嘛,远比这些土地面积大于它的殖民地都要强。后来大家为什么又不傍英国了?因为英国自身的实力衰退,不能再保护各国了。所以大家就都去傍新兴的强者——美国。

而搞笑的是,正如齐国、晋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一样,美国以前也是英国的前殖民地。齐国、晋国乘周天子衰落的时候崛起,美国也乘英国衰落的机会,搞翻了英国人的霸权。所以说现在的英国,就跟当年的西周是一样的。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原来的大哥变成了原来小弟的保护国。




总结:周天子之所以搞分封,是因为西周本身的实力不够强导致的,也是受当时的生产力所限制的。如果西周有实力直接统治,它当然会直接统治,就如后来的秦朝一样,直接建立郡县制,搞大一统的管理模式。问题是西周没有搞大一统的实力,也没有实行大一统管理的生产力,它就只能选择当时最适合它的管理模式——分封制。

换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西周不搞分封制,结果会如何?它会死的更惨!

因为土地是不动资产,土地就放在那里。谁占有土地,谁就是地主。西周没有能力占地,自然会有其它势力会去占。如果大把的土地被对手占去了,周天子是不是会死的更惨?这就好比英国不去占殖民地,自然会有大把的国家会去抢。谁抢的土地多,谁的势力就大。把资源扔给别人,是不是很蠢?诚然,后来的殖民地纷纷抛弃了宗主国,但是这只能说明后来的管理者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变化,没有制定更准确的制度

。后来分封制的破产,不能赖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毕竟,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最后来个吐槽,咱们中国人在历史上并不乏殖民开拓的精神。没有这些人的开拓,哪有后来的中华文化圈?只不过后来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这种殖民主义当做了异类,看作是反叛者,尤其是到了某些个朝代,统治者居然把海外移民当做敌人,这是不是傻啊?


Mer86


这个是以后来的角度来考虑的,你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说的话,分封制那是百利无一害的。

分封制的问题不是说这个制度有问题,而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导致的,才会导致分封这个制度不适合了。

周朝采用分封维持了周王室八百年的统治,这个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有谁做到了呢?当然很多人说东周之后周王室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周王室最大的权利还是在西周的时候(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在这之后周王室确实权利不大了,但是周王室还是有一定的控制范围和权利的,特别是在春秋的时候,各个诸侯国还是会给一点周王室的面子的,但是战国之后周王室就彻彻底底的没有一点权利了。周王室为什么要采用分封呢?

那个时候来说,分封的好处可以说太多了,分封之后,周王室的控制的范围迅速扩大,看看被分封到周边的那些国家,一直都在扩张土地,那这些土地在名义上还是周王室的啊。

土地以扩大,周王室的权利,控制的土地,人口,税收等等都会增大。这个时候人们是非常相信神的,而周王室正是把所有的大权神化,让老百姓不敢造反,周天子,上天之子,谁敢造反。而且这个时候老百姓也是没有任何造反的权利的,诸侯也没有,当时还是青铜时代,青铜冶炼的技术都是在周王室手里的,别说老百姓了,一般的诸侯国都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因为周王室也把这个技术神化了,只有周王室才能有权利拥有。这个时候谁敢反,所有的诸侯都要听周王室的,一个人敢反,周王室一声令下,所有的诸侯国都来讨伐你来了。

只是说,后来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私心也增大了,分封制才出现了后来的问题。可以看到在春秋之后,战国时代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了,这个时候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连老百姓都会炼铁了,还会有人听周王室的吗?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分封制就要取消了,就像社会发展到近代的时候,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些取代是一样的。


小伍讲历史


西周初期属于生产力低下,人口又非常缺少的时代。同时,周能够灭商也是依靠一部分诸侯的力量,联盟后才得以成功。

自西周建国以后,分封的诸侯有以下特点。第一,诸侯国被分为不同等级,各等级占据土地面积、人口以及军队数量也不同;但他们各势力之间都又无法与周王室抗衡,更不用说众多诸侯非常难行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

第二,众诸侯建国之时,土地、人口,甚至建造城池都由周王室确定,并有专门机构出面主持。

第三,前者所说,诸侯国军队多少是受周王室严格控制,同时,各诸侯国的将帅的任命,周王朝也会按照封国规格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

第四,众诸侯每年都要向周天子述职,周王朝有这样的规定诸侯一年不来,贬爵位,两年不来,就削封土,三年不来,周天子就会带着诸侯联军灭国。

第五,西周时属于青铜时代,铜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几乎垄断各地的铜矿,诸侯们想得到铜,基本都只能通过好的表现,获得周天子的赏赐。后来楚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得到了一个大铜矿(可以参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归根结底一句话,西周时期的周天子各方面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分封对周王朝负面影响就没有那么大。

至于后来诸侯崛起,有些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强大诸侯基本处于周王朝的边境,替周王朝看护大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势力大增,而周王朝对新形势下得诸侯实力没有相应对策;再者就是周王朝实力下降,一次国人暴动,一次讨伐戎狄导致周军全部覆灭,周王朝地位大损。后来幽王被杀,除了周天子昏庸外,就是周王朝实力大损,申侯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外敌。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后,周平王选择东迁,导致大片领土以不同形式的损失。没了实力,天子被打的搬家,最后这些周天子除了发生多次夺位内乱,几乎没有干过其他有益国家的大事,诸侯间才能不断兼并,直至秦灭了周,统一了六国。

西周灭亡,除了没有适应新政策的国策外,实际大损,才让众诸侯钻了空子。


夜读历史


因为西周的时候,周天子直接管理的王幾处于后世秦国所在的关中位置,地势险要,沃野千里。论面积和当时较大的中原诸侯晋国差不多大。有这个基础,再分封的诸侯国一般很难成长到超越周天子的地步。

而令周武王姜太公等人想不到的是,西周会被犬戎吞灭,迫使周天子迁徙到了洛阳周边的小地方。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周天子管辖的王畿的经济地位不如诸侯了。从那时候起,周天子的地位才衰落了。


唐律疏议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一项成熟和完善的政治制度,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了71个诸侯国,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最初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开辟疆土。而到了西周后期,诸侯国林立,周王室衰微,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没有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呢?

这就要从周武王克商建国时的社会背景说起,当时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要对地域广阔的中原大地进行有效的统治谈何容易,分封制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分封制——森严的等级制度

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功臣,王族以及古代贵族的后裔,并设立嫡长子继承制,受封者称为诸侯,诸侯又行分封,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格局。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诸侯们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也要履行朝觐述职,出兵勤王等义务,从而建立了一个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金字塔形权力等级制度。

周朝前期——分封制大有裨益

西周建国初期实行分封制以后,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周天子的统治;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蚕食周边的外族,有利于开疆拓土;各诸侯国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充分调动了地方政权的积极性,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边疆地区促进了中原民族和外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总之,分封制在周朝前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西周后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的经济制度正是井田制。井田制是指将土地分成规整的“井”字形,供庶民和奴隶集体劳作,但土地是归贵族所有的。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

在当时的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下,集体劳作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井田制无疑是当时最好的经济制度。分封制以井田制为基础自然十分稳定。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人们无需集体劳动就可以高效地耕种土地,井田制也逐渐瓦解,建立在井田制上的分封制也自然不能长久

。因此西周后期,分封制崩溃是历史的必然。诸侯国走强,周王室衰微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周初期,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人囿于时代的局限,根本无法预料到几百年之后的情况,更何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逆转,分封制必然会让位于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欢迎大家的批评,我是鸿都进士,别忘了关注我哦!


鸿都进士


不乖祖宗不聪明,只怪儿孙太败家!


文武周公的封土建国,是当时控制边远地区的唯一方式。

武王伐纣,走了几个月才到朝歌,这一路辛苦的,就一直想着办完事早点回老家去。其他的那些土地,交给信任的人管理就行了。

最远的东方,有块富庶的土地,分给周公和姜公,他们是周王最信任的人,分给他们总比分给别人放心吧!

周王自己去管理?别逗了!从西安到临淄,来回就是一年多,还要穿林海跨雪原,耗费无数珍贵粮草,费那劲干什么?

更重要的是,有人想亲自管理边远地区,就被灭掉了。这个人就是商纣王。

商纣王派出主力远征东夷,淮夷,万万没想到被周国抄了后路,这就是不使用分封的恶劣后果!

文武周公没想到的是,东周的小儿孙们败家到超越天迹!

东周只有洛阳一带的土地,周边还各种戎人盘踞。就这样,周考王还要把弟弟封为西周公,难怪周王室土地越来越少了。

崽卖爷田心不疼,管不了的土地给亲戚,管得了的土地也给亲戚,周朝要是不灭亡,真是没天理了!


历史知事


错了,不是分封让周变弱,而是变强。

周天子分封的是自己的土地吗?不是。

当时地多人少,大片土地没开发。现在的河南在当时有原始森林,河北还有大沼泽。更重要的事是,东南西北到处都有土著蛮夷。比如伙同申国攻陷镐京,杀死周幽王的犬戎主要活动区域就在现在的河北。



当时华夏民族的土地只有黄河流域那么一点点。土地怎么来?抢啊。从土著手里抢。那些土著,就叫蛮夷。

周天子的大分封本质上是大殖民。不要以为殖民是西方专利,周朝分封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殖民之一。

诸侯带着自己的部民奔赴各地,首先筑城,也就是殖民点,由点及面。

西周乃至春秋中前期,诸侯之间的战争要遵守礼仪,比如不能俘虏老人,不能趁着国丧攻击,不能偷袭,追击不能超过百步等等。

这些战争礼仪不是因为什么贵族精神,而是因为诸侯需要抱团才能生存。这些礼仪只适用于诸侯内部,对蛮夷是不需要讲礼的。

所以这些分封实际上是扩张。


当然随着扩张,诸侯的实力也会增强。但是,土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自有别人占。等蛮夷或者其余方国把土地占领,人口暴增,消灭自己?在当时,分封是最正确、最英明的决策。

再者说,周天子分封的是什么人?不是宗室就是功臣,还有对已有方国的承认。在周朝建立时,宗室、功臣对自己的威胁大还是蛮夷的威胁大?答案不言而喻。

至于周变弱,这不能怪武王和周公,只能怪后代不争气。诸侯可以从蛮夷手里夺取土地,周王室也可以啊。

分封到中原腹地的诸侯危险小,但没处扩张;分封到边边角角的诸侯危险大,但扩张潜力也大。这个很容易理解吧。

周朝王幾原本在哪?在陕西,直面西戎,扩张潜力很大。可是后代不争气,打不过或者不愿意打,把地盘给了秦人,自己跑到中原腹地享福去了。



秦人打得有多惨?秦仲、秦庄公连续两代秦国国君战死,秦襄公也病死在与西戎的战斗前线,这才在陕西站稳脚跟,并以陕西为基本盘,统一全国。

如果周人不跑,不让秦人挡在前线,而是自己勇敢的与西戎战斗,向西扩张,那么日后的秦国就是周国。有强大的实力,又有君臣大义,谁能反?说不定还能学秦国削平诸侯,中央集权呢。

贪生怕死跑到早已开发,没法扩张的河南,导致自己越来越弱,这怪得了谁?

后代不争气怪不得祖先。


少真道君


这个说法是错的!周武王时期的分封其实是拓地分封,有点像现代的股权分红与业务抽成,并不存在分封越来越小的问题。

以姜氏齐国为例,山东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当时周武王在给姜太公分封土地的时候是建立在姜太公带兵征东夷拓地千里的前提下。姜子牙因功受封齐侯,并以临淄为中心五十里作为封地。简单来说就是姜太公带兵占领了方圆千里的土地,然后他因此分得五十里的封地。按着现代说法这就是抽成百分之五。而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五则入了周王朝的朝廷当中了。这种分封模式使得周朝只会越来越强不可能越来越弱。

真正导致周朝失去控制力的是周平王这个败家子!由于勾结自己的外公与犬戎外族入侵,弑君杀父才上位,周平王这个王位得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这使得他必须去贿赂自己的臣子才能当上周王。他不得不把大量的周王室领土分封赏给各国,比如他大手一挥就把关中赏给秦国了,这完全是在败家子了,这时候才会出现所谓的越分越弱。我们常提及的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实际上距离这个时候还有几百年时间。


优己


西周的大规模分封只有两三次,武王时期最大,每次都是大规模灭蛮夷后分封的。东周不一样了,东周分封是为了平衡王族内部矛盾,免得自己的兄弟们造反。巴掌大的地方,成天为夺取王位死去活来!


乘风破浪144569860


很多人知道科学技术的水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的,但是没有看到管理技术的水平也是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强的。

明朝、清朝的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帝治理万里江山可以乾纲独断。但是在周代,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中间差着几千年呢。因为很多管理的制度、方法是慢慢被人发明出来的,不是原先就有的;另外高水平的管理也需要高水平的生产力才作为基础。

所以周朝天子的控制力有限,也就是王都附近被称为“畿”的那一部分。再远,周天子就管不了了,光说交通的速度都不可能让天子及时下达命令,当时又没有什么六百里加急,传递命令全靠马车,太慢了。就算是畿内,天子能控制的估计也就是各个城市,城市之外还有很多不被天子统治的野人呢。所以就把远的土地分给诸侯,这在当时也是合理的管理制度。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各诸侯国能向外开疆扩土,增强国力,但王畿被各诸侯国包围着,无法增强实力。此消彼长,诸侯国就强过天子了。但这也不是周朝建国之初能料到的,即使料到也无能为力,因为当时的生产水平就只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