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國匠心致敬禮」用匠心與世界對話

9月20日,由新京報主辦的“2018大國匠心致敬禮”在北京光華路五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活動聚焦大國重器製造者、核心技藝傳承者、匠心品牌造就者和行業發展推動者,對話時代匠心,記錄品質堅守背後蘊藏的智慧和思考。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藝術基金副理事長、秘書長趙少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與來自於各個行業、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匠心人物匯聚一堂,探討何為時代匠心精神,致敬在當今時代中精研、傳承各行業工藝的領軍人物。

讓工匠精神助推科技的進步

新京報社社長宋甘澍在本次活動上做了主旨講話。他指出弘揚工匠精神,對於當下中國極具現實意義——我國是科技大國,但是離科技強國,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有很多的“單打冠軍”,但是離綜合實力第一名,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既應該為我的國“厲害了的地方”自豪,更應該對我的國“不夠厲害的地方”保持深刻的警醒。在這樣的“不斷創新、不斷髮展、不斷追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工匠精神,是一個很好的助推器。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表示,新京報主動進行“大國匠心”系列報道,挖掘大國工匠背後的堅守與執著,旗幟鮮明、連續不斷地為工匠精神製造優良的社會輿論氛圍,推動全社會對工匠精神的學習熱情,呼籲更多對大國工匠的培育扶植,彰顯了新聞媒體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表示,工匠精神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匠,社會進步離不開工匠。希望今天的活動能夠讓我們國家有更多的工匠,也給工匠更多的尊重,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好地弘揚工匠精神,讓我們這個國家能夠早日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8大国匠心致敬礼”用匠心与世界对话

“年度匠心傳承人物”、 “年度匠心影響力人物”獲獎者合影。

評選出多個匠心人物和品牌

在活動評選環節,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傳承人、中國當代銅建築之父朱炳仁,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國家級非遺泰山皮影第6代傳承人範正安,明清傢俱設計與制器大家伍炳亮獲得“年度匠心傳承人物”獎。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第一代北斗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2018最美科技工作者蔚保國,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鳥巢”、2022冬奧延慶賽區兩個主場館總設計師李興鋼,農業科學家、“海稻之父”陳日勝,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陳敏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211廠特種熔融焊高級技師高鳳林,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原國乒隊總教練劉國樑摘得了“年度匠心影響力人物”獎項。

“2018大国匠心致敬礼”用匠心与世界对话

年度匠心傳承人物”、 “年度匠心影響力人物”與“年度匠心品牌”代表合影。

君樂寶乳業集團、西鳳酒、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生·霄雲路8號等企業獲得“匠心質造品牌”獎,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遠洋•春秋系、好未來、愛康集團等企業獲得“匠心堅守品牌”獎,五糧液集團、伊利集團、青島啤酒、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孔雀城集團等企業獲得“匠心榮耀品牌”獎,百度獲得“年度匠心傳播互聯網平臺”獎項。

活動期間,特邀嘉賓還將帶來泰山皮影傳統劇目《泰山石敢當》、蔚縣剪紙等非遺節目表演。

1

END

1

“2018大国匠心致敬礼”用匠心与世界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