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mimi总是问题特别多。整天缠着家长问这问那,家长常常难以招架,有些问题家长也不知道答案,该怎么回答孩子呢?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2岁以后,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喜欢向大人提各种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叫苦不迭。

一是孩子的问题太多,常常一个接一个,使得家长没有精力应付。二是孩子的问题常常令家长不知如何回答,显得非常尴尬。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是在挑战大人的权威、故意打扰家长,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

好问是孩子的正常表现,也是探求未知的起点。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弥足珍贵,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家长应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提问,允许孩子提问,并耐心而真诚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正确看待和理解孩子的提问

孩子向家长提问,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并非有意为难和打扰家长。由于孩子的思维是自我中心式的,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而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困扰。他们只是渴望从家长那里了解更多知识,以消除自己心中的疑虑。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耐心、真诚的回答孩子的问题

好问反映了孩子喜欢思考、求知欲强的特点,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爱问的习惯。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比如,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刨根究底。对于他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母亲都尽力回答,如果母亲也不知道答案,就跟他一起查找资料。对于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能回答的,应当尽量给出比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提问缺乏耐心,甚至训斥孩子,就会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有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尽管家长知道答案,但是难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清楚。比如,有的孩子问:“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跟着我走;我停下来,月亮也停下来?”如果向孩子解释参照物等物理知识,他们会无法理解。家长可以尝试用幼儿的思维进行回答。比如:“那是因为月亮喜欢你。”这样的回答既富有童趣,又易于孩子理解。尽管家长的回答并不准确,但并不妨碍孩子今后对科学原理的掌握。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为了激发孩子更为深入和独立地思考,有时家长也可以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家长可以举一些例子或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通过提供这样的线索,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这种方式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如,当孩子问“鸟为什么会飞”时,家长可以找来一些鸟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鸟的哪些身体构造与飞行有关。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和孩子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

如果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会损害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其实不然,每个人都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家长向孩子坦言自己不知道,不仅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真诚,同时也令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是无所不知的,在不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做实验等来寻找答案。为了找到答,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翻阅图书、上网搜索或是亲自做实验等。

我养的可能不是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问的孩子就好比孔子提到的好之者”。家长应身体力行,耐心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尊重和保护孩的好奇心和好问的习惯。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喜欢问问题吗?你都耐心为孩子解答了吗?快来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