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战胜了南国群雄,在南京即位称帝,建立了明王朝。自此,中国封建社会臻于极盛,建筑艺术也有新的飞跃。尤其以明清皇家宫殿(南京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和皇家陵寝(明祖陵、明皇陵、明孝陵、

明十三陵、明显陵、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为建筑艺术之大成。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大家可能会问了,从洪武到崇祯,明代共有十六位皇帝、十七个年号,为何只有十三个陵墓呢?今天笔者做一回导游,带大家探幽发微,找寻历史进程中的奥妙。

明代的第一位皇帝太祖朱元璋,因定都南京,便葬在紫金山下,是为明孝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明孝陵是明代皇家陵寝之首。因为明孝陵的存在,南京的政治地位也更加牢固。因此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以后,也不得不承认南京地位的崇高尊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太祖驾崩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因靖难之役中战败而不知所终,因而没有皇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数代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战中战败被俘,景帝朱祁钰在北京继位。英宗归国后曾被景帝软禁于南宫,后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失去了正统的景帝被谥为代宗,以其代英宗统续为帝之意,他以亲王之礼葬于景泰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而1永乐、2洪熙、3宣德、4正统(天顺)、5成化、6弘治、7正德、8嘉靖、9隆庆、10万历、11泰昌、12天启、13崇祯等帝王则在皇陵地宫中长眠。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按照明代帝王世序依次为1长陵(成祖)、2献陵(仁宗)、3景陵(宣宗)、4裕陵(英宗)、5茂陵(宪宗)、6泰陵(孝宗)、7康陵(武宗)、8永陵(世宗)、9昭陵(穆宗)、10定陵(神宗)、11庆陵(光宗)、12德陵(熹宗)、13思陵(思宗)。以上共明代十三朝皇帝,故曰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天寿山。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四围群山环抱,前有小河曲折蜿蜒,是一块传统意义上的风水宝地。这里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除却没有铸造钱币的仁宗、英宗、宪宗、武宗外,入主十三陵的明代君主中共有位皇帝在民间留下了铸有他们年号的钱币。

一:文治武功,永乐未央

永乐皇帝朱棣长眠于长陵地宫中,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诞生在元末群雄逐鹿的战火里。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又娶了“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的徐达之女徐氏为妻,可谓是文武双全,人生圆满。

建文元年,因不满朱允炆削藩,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举兵南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降燕,燕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朱允炆在城破之后不知所终,朱棣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称帝于南京。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巩固了北部边防。

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紫禁城。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永乐六年(1408年)至九年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永乐通宝 三钱 珍品 上海博物馆藏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永乐通宝(点击蓝色字可查阅相关精彩文章)成为十五世纪国际通用货币,乃至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也有以永乐通宝(点击蓝色字可查阅相关精彩文章)为家徽者。

二:宣仁善治,德表万邦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北疆。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在位期间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在内阁辅佐,享有“促织天子”的称号。为人钟情艺术,多有诗词书画传世。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明 宣宗《戏猿图》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宣德八年开铸“宣德通宝”,约铸行十万贯左右。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宣德通宝 大样母钱·明 天眷堂微拍239-14成交价:RMB 43575(含佣金)

永乐通宝一改洪武通宝延续的元代钱币风格,加大了钱币直径,仿效金代大定通宝书体,文字显得刚毅有力。而趋向文治的宣德朝,则更多了太平江山的雍容,无论是钱币还是宣德炉艺术,都极尽盛世之美。

三、弘德大正,治世人和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明宪宗成化皇帝去世,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

他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扭转了经历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以后羸弱颓废的明朝国运,创造了一个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弘治十六年,因纸币政策崩溃,宝钞信用无法挽回,而重新开炉铸钱,铸行“弘治通宝”。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弘治通宝母钱 · 明 天眷堂微拍52-14成交价:RMB 52530

弘治钱因含锡过多而质地不佳,流传于今多数漆黑漫晦,有损一代气象。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与此同时,越南的铸钱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在宣德以后到弘治正德时代,铸造了大宝、光顺、洪德等一系列工艺成熟质地优良的钱币,弥补了明代中期钱币工艺空白的缺憾,是中越两国冶金技术交往的例证。

四、嘉靖天下,道法自然

嘉靖帝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是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正德十四年,他继承父亲王位为兴王,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从近支亲王中挑选朱厚熜继承皇位。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嘉靖帝统治前期,出现“嘉靖中兴”的局面。到了后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上至帝王、下到官僚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嘉靖帝还听信方士之语,追逐求仙之梦,导致修玄盛行,青词泛滥。史书评价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误用首辅严嵩专国二十年,吏治败坏,残害忠良。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严嵩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葬北京昌平永陵,是明代开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嘉靖早期钱币多粗字雍容,肥实敦厚,其后渐渐字口变细,刚劲方折,晚明钱币“匠气”风格由此发轫。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嘉靖通宝 重轮大钱

嘉靖帝还恢复了元明以来的五等钱制度,铸行嘉靖二钱、三钱、五钱、十一两。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另传闻有嘉靖九钱传世。

五、隆威盛远,庆有余年

嘉靖十八年二月,嘉靖帝册立三子朱载垕为裕王。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隆庆帝与蒙古俺答议和,又开放海禁,出现了短暂的承平时期。隆庆六年朱载垕驾崩,葬于昭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始铸隆庆通宝钱,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两京铸钱仅二万贯(约2000万枚),用于当时发官俸之用,为明代年号钱之冠。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隆庆通宝·明 天眷堂微拍135-19成交价:RMB 4429

六、万国瞻望,历久弥新

朱翊钧于隆庆二年三月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其在位之初的十年,内阁首辅为张居正。通过张居正改革,明代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万历十七年(1589),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发动叛乱,朱翊钧派兵平叛。

万历二十年,哱拜父子在宁夏银川反叛,朱翊钧果断决定平叛。

万历二十年(1592)到二十七年(1599),朝鲜遭到日本侵略,请求明朝援助。朱翊钧鉴于唇亡则齿寒,决心援朝抗倭。

经过万历三大征,明朝的武功达到极盛,但国势也开始日益衰败。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国天命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女真兵克抚顺。

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经略杨镐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后金崛起更加不可逆转,明朝国势江河日下。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朱翊钧在弘德殿驾崩,终年五十八岁,安葬于定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万历元年(公元1573)仿造嘉靖钱制,铸行万历通宝钱,有小平、折二两种。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折二“万历通宝”一组两枚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RMB 2875

在延续明代中前期光背钱基础上,部分平钱出现“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样。另因万历帝派内廷宦官督开银矿,有银质“万历通宝”钱背矿银者传世。

万历通宝钱属于晚明钱币系列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尤其小平钱,多符合“阔缘薄板”的特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万历通宝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万历通宝小平正足宝

钱币书法匠气浓厚,唯折二钱细缘敦厚,特色鲜明。明代后期币值紊乱、背字钱叠出也由此发端。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万历通宝 镇库大钱

七、泰和昌意,一世哀歌

万历十年,明神宗册封王氏为恭妃,八月生神宗长子常洛。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九月二十六日(1620年),服用了红丸之后的朱常洛驾崩,留下了一桩千古悬案。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不足一个月,享年三十八岁,葬于庆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其子天启帝朱由校继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天启帝鉴于年内两位皇帝驾崩,而本年仍为万历四十八年,故认定一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为泰昌元年。泰昌元年十二月颁令,次年(天启元年,1621年)补铸泰昌通宝一年。

泰昌通宝是明代比较知名的钱币品种。其版别不多,以泰字左上方少一点之心泰版最为珍惜。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泰昌通宝 心泰版母钱

泰昌通宝大字隶昌,也是明钱中的名誉版。至今,现世仅存一枚折五大钱的孤币,存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八、天启君慧,风雨斜阳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葬于德陵。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自泰昌元年(八月为正月)开始,到天启元年八月,天启皇帝补铸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钱,完工后随即开铸天启通宝。

天启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名“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同时地方钱局大量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层出不穷。“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大钱。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九、崇祯克俭,天命孰归

天启七年八月,信王朱由检随即登基,年号崇祯。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崇祯帝继位后铲除魏忠贤树立,又勤于政事,力图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但崇祯二年爆发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崇祯元年始铸行崇祯通宝。法定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最初不刊户工字样。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其后国家为征讨农民军、抗击清军,导致军饷浩繁,用度无算,币制渐渐崩坏。背文字、图案层出不穷,使得崇祯通宝钱成为中国最为复杂的钱币体系之一。钱币学家将崇祯通宝的背文可以归纳为七大类:1纪星月;2纪天干;3背文纪重;4背文纪局监兼纪值;5背纪地;6纪事类;另有奔马形,民间谓之跑马崇祯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崇祯通宝背星母钱 江兆清藏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崇祯通宝 背榆母钱

其中崇祯当五钱,分工五、监五、户五三种。该钱制作精美工整,铜质呈金黄色,是当今大家热捧的宠儿,尤其以工五为少。

赏泉爱泉者都是为了陶冶情操、增长学识,每一枚可触摸的古钱币,都具有不可言说的风韵。古钱币承载的文物价值,并不比古迹稍逊色。

十三陵与明代帝王铸币

明十三陵矗立在北京的风霜中,已然度过了数百个年头,兴亡成败的个中滋味,只有明亡清兴的双方才能够体会。而今,我们重游明朝皇陵,还会想起四百年前那些黯然远去的背影。所有的人物故事,就镌刻在这钱币的方寸之间,让人深爱、追忆、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