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這本書看了三分之二,以時間為順序,以各個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及其代表作為輔線。史前時期從一塊石頭開始了偉大的美術創作,從工具到塑像,一步步在生活中演變出藝術。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西方藝術流派及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華麗激情的巴洛克藝術,古典優雅的學院派,充滿生活情趣陽光的荷蘭小畫派,誇張扭曲的折衷主義,真實和諧的寫實主義,抽象豪放的野獸派,具有戲謔和象徵意義的超現實主義派。

中世紀後期,13世紀左右,人們的生活,全部以宗教為中心,基督教對世界的解釋形成牢固封閉的知識體系。

宗教組織變成了權力結構,中世界後期,威尼斯逐漸崛起,由於商業貿易的發展,出現了以經商致富的中產階級,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勞努力獲取了財富,有著對現世生活的熱情,與強調禁慾的基督教思想格格不入。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他們並沒有以激烈的手段批判宗教,卻是以理性的方式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與價值。他們引發人們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和貫穿整個17世紀,甚至延續到18世紀的歐洲美術運動,被稱之為“巴洛克”運動。早期的文藝復興藝人的覺醒為中心,以科學的視覺分析代替舊有的神學形式。

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大天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書中記錄了他們的生平種種,時代造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時代,他們告訴我們,藝術是門偉大的科學。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巴洛克”願意是指一種變形的珍珠,“巴洛克”特別喜歡繁複的裝飾、金色的華麗,喜好扭曲多變的纏繞線條,不喜歡單調平板的水平垂直,追求強烈的律動感,善於營造堆砌之美。

讀到卡拉瓦喬,卡拉瓦喬來自鄉間,他學習了非常精密古典的油畫畫法,他孤獨地流浪到羅馬,他混跡於貧民之中,看到賭博、貪婪,看到人性的淫亂、殘酷,看到市井小市民為小事而爭吵鬥毆,因此,卡拉瓦喬思考著“人”到底是什麼?

於是他眷戀美,他去瞻仰前輩大師們的偉大作品,他更眷戀美麗青春的少年。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然而,後來卡拉瓦喬背叛了崇高,背叛了莊嚴,背叛了美,你看他筆下的大衛,一名俊美的少年,卻一手持劍,一手提著剛剛割下的失敗者血淋淋的人頭,仔細看那慘傷而孤獨的頭,正是卡拉瓦喬自己。是他顛覆了美,是他為自己難堪、醜陋、他把自己絕望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洛可可藝術是法國大革命前的宮廷藝術主流,崇尚富貴、華麗、繁複的裝飾風。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美的追求中,尋求平衡的歷史

啟蒙運動的崛起抨擊了腐敗的教會和貴族的貪婪,是美學產生了自覺與反省的力量。畫家夏爾丹就發展出了全然不同於洛可可風尚的畫風,他更以貧民為主題。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結束了巴洛克、洛可可的宮廷藝術傳統。大革命引發藝術家去思考新的藝術方向,在價值轉換的年代美學的判斷與選擇變得更具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