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观潮、燃灯、烧塔、玩兔爷……中秋习俗知多少?每年钱塘大潮吸引数万人前去观潮,湖广一带高挂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燃灯,住在福建、江西等地的人们烧塔庆祝,京中儿女拜兔爷。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大江南北习俗却各有不同。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哪怕月饼,可能都要分个广京苏滇,只有共赏那一轮明月,无处不相同。《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正是指帝王在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由帝王之家传至民间,宜春的中秋拜月即起源于明末清初。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拜月放河灯祈福

明末清初,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加浓厚,表达愿景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一直传承至今。在宜春,每逢中秋佳节,独具民间特色的拜月仪式都会在城镇社区、乡野村落隆重举行,使当地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并声名远播,宜春因而有了"月都"的称谓。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宜春拜月现场穿着汉服拜月

而今,宜春"月亮之都"的称呼已为社会广泛认可,中秋拜月更是逐渐演变成了本土百姓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并以月寄情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宜春的中秋拜月、火龙追月等民俗以及已经延续了12届的"月亮文化旅游节"都成为了宜春月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宜春中秋拜月,曾在2017年创大世界威尼斯记录。1800余人皆身穿汉服,在同一时刻以拜月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共庆中秋佳节。今年,宜春更是将中秋拜月活动融入到整个月亮文化旅游节当中,突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特色。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正式拜月前的傩舞

说到拜月,并非像大家所想对天三拜即可。宜春中秋拜月热烈而庄重,往往是号手仰天吹响长号,鼓手双手击点跨立,在鼓号长鸣中声势庄重的开始。随着仪仗音乐响起,数十名着装整齐、步伐一致的仪仗队旗手以月旗引路,到达指定地点肃立而后开始正式拜月。

在正式祭拜之前一般会表演富有宜春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傩舞,表达人们对月神的崇敬。随后,司仪会指引童男童女上灯,随即拜月活动正式开始。

一是请月。表现人们用纯洁的心灵,庄严迎接象征祥和的明月在月之都升起。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二是祭月。表达人们纯朴、善良、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和心底的企盼。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三是拜月。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月亮之都在哪儿?中秋他们是怎么拜月的?

宜春的月,不只是天上一轮月,也不只是地上一座明月山;还有那美丽而遥远的传说,更有这融入生活、寄托无限的遐想,表达了宜春人民盼团圆求和谐的美好愿望的拜月活动。

月亮之都的人们是怎么拜月的,你知道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