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巡的目的是什么?

夏有凉风61


中国历史上常常把热衷于巡游天下的统治者看做是耽于享乐浪费民力,如秦始皇巡游天下、隋炀帝下扬州、乾隆下江南等。那么,巡狩的目的就仅仅是享乐吗?秦始皇频繁巡游天下是为了享乐吗?


巡游天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他统一全国称帝的十一年间,共有五次出巡,分别是二十七年(前220年)、二十八年(前219年)、二十九年(前218年)、三十二年(前215年)、三十七年(前210年)。


其中,天下统一大业高成的二十七年的那次为北巡,目的地是陇西和上郡。二十八年,从咸阳东出函谷关,登邹峄山,封泰山,后并渤海以东,穷成山,登之罘,作琅邪台,留三月。渡淮水至衡山、南郡,由武关归。二十九年,东出函谷关经阳武到琅邪、之罘,从上党归。三十二年,东出咸阳到碣石,经代郡、雁门、云中,从上郡归。三十七年,出武关向南过宛,经云梦、会稽,沿东海、黄海到琅邪、荣成山、之罘,崩于平原津沙丘平台。

图/秦帝国疆域图


巡游并非易事

在秦始皇时代,巡游其实并非是容易之事,是时交通条件并不算好,为了巡游,虽然提前修了驰道,改善了秦与六国故地的交通情况。但以当时的条件,颠簸势必难以避免。且秦始皇巡游里程很长,二十七年与三十七年的巡游,对照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来回行程超过5000公里。


即使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乘坐高铁巡行5000公里仍不是轻松之事。且秦始皇巡游时间较长,二十八年的巡游耗费七个半月左右,三十七年的巡游更是花费了近一年,秦始皇在本次巡游中病死,据现在学者研究,路途颠簸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所以,巡游天下在当时实际是对统治者身体的考验,绝对不是游山玩水那么容易。

图/秦驰道遗迹


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

《史记·高祖本纪》曾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就是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气,可能颠覆秦帝国的统治,于是他要巡游以镇之。虽然说得很有方术的意味。但实际上,这句话反映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秦始皇巡狩的目的是维护秦帝国的统治,另一个是秦始皇认为这个导致帝国不稳定的地区在东南,也就是六国,尤其是齐国与楚国的故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的巡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寻觅长生不老的方法。从宏观空间上看,秦始皇无论是东出函谷关,还是南出武关,巡游活动始终都绕不开山东半岛,并以齐鲁海滨为主要的目的地。而秦始皇也曾有出海的活动,出海看来很难与巩固统治扯上关系,应该看作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独立行动。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李瑞、吴宏歧:《秦始皇巡游的时空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3辑。


历史研习社


人人都说秦始皇残暴不仁,是为暴君,出巡目的也不单纯,然而我认为秦始皇是少有难得的英明君王,他为了开万世基业确实操碎了心。

秦始皇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他一统全国后,在位12年,先后五次出巡,足迹所至,北到长城尽头——碣石(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恒山和会稽陵等地,到处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12年中,可以说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到处奔波中度过的。他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这么苦,那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位英主,甚至是圣主,让千秋万代牢记他自己的功绩。

所以秦始皇出游的目的也很简单:

1、巩固国家统治。

秦始皇一统全国后,先是花了三年时间游遍六国各地,并留下自己的伟大功绩,就是为了巩固帝国的中央统治,让世人知道,如今再也没有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国家了,你们全都是秦国的子民。

2、加强军事训练,震慑外族。

秦始皇命蒙恬率大军北征,收复失地,拓展疆域后,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成一片,为秦王朝建立起了一条非常有效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对此非常重视,他在位期间,两次北巡就是要确保北境安全。



3、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迷信了。

古时,太多的事情不明真相。秦始皇这个一位至高无上的君王虽然是bug的存在,但他也希望自己可以永世长存,永葆帝国安康。所以秦始皇南巡时,一是全力焚毁对秦国统治有影响的事情。二是就是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了。


苏苏看历史


关于他出巡的目的有很多种说法。

一种是比较神话的传说,有人通过研究秦始皇巡游的时间后发现,秦始皇五次出巡,有四次是东巡,濒海而游的时间几乎占总出游时间的一半。相信秦始皇派徐福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都有所耳闻吧,为了成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皇东巡以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终究一生,始皇的心愿最终还是落空,世间哪有长生不老之药,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想法罢了。


第二种就比较靠谱了,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是有记载的,为了彰显大秦国的威仪,并对齐国地方余孽进行再一次的大清扫,从而达到巩固皇权、加强统治的最终目的,秦始皇选择了东巡。当然秦始皇东巡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民心,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秦始皇通过海上东巡,大大提高了秦朝的航海水平,并且在多次的行程之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增强了秦朝的军事战斗能力。


精彩视听


帝王出巡的制度源远流长,传说始于黄帝,后来尧舜规定帝王要五年出巡一次,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到了周朝,由于周朝衰败,帝王出巡的制度名存实亡。

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行同伦,将出巡制度发扬光大,其六次出巡,东至山东海,西至长城,南至衡山,北至秦皇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开始第一次出巡,这一次出巡主要西巡秦川八百里。

秦国奋七世之余烈,终于天下一统,此时的秦始皇意气风发,其追寻祖先的足迹,向祖先宣扬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告慰祖先的先灵

西巡归来不久,秦始皇就开始了第二次出巡,这次是东巡东方郡县。

东方是原韩国,魏国,齐国的故地,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六国的旧势力依然存在,加上有术士跟秦始皇说东方有天子气。

秦始皇东巡期间到处祭祀名山大川,并刻石来记录自己的功绩,并在泰山进行了封禅。秦始皇进行东巡,主要是为了向六国百姓宣扬自己的武力和功绩,降低六国百姓的反抗之心,巩固自己的统治。

且通过游历六国的风俗人情,可以加深对六国的了解,为后面制订法律和政策进行考察。


东巡的第二年,秦始皇继续出巡东方,在经过魏国故地博浪沙时,被张良安排的力士用一柄120斤的铁锥击中副车,受到惊吓很快就回去了。

这次秦始皇主要巡游沿海地区,一路上接见方士,并派徐福带童男童女出海寻仙,这次巡游除了继续震慑六国外,寻求长生不老药也是目的之一。



可能是受到惊吓,秦始皇休息了两年才继续进行第四次出巡,此处是北巡。

北巡的主要目的是对付匈奴。匈奴是秦国的大敌,当时有预言亡秦者胡,秦始皇在巡游的同时,派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并修建秦直道和长城。

秦始皇此次出巡主要是视察军务,监督抗击匈奴的工程。


秦始皇在北巡一年后,进行第五次出巡。

这次出巡主要是为了视察工程建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拓边境,设立郡县,兴修水利,交通,进军岭南,开灵渠,建设秦直道,工程遍布各地,是秦国关乎千秋万代的建设。

秦始皇北巡四年后进行了第六次出巡,南巡三楚大地。

在此次南巡中秦始皇因病而亡,赵高、胡亥称机篡改诏书,杀死扶苏、蒙恬,而后横征暴敛,天下揭竿而起,秦朝二世而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死在楚地,而后秦国被项羽所灭,这难道就是天意。

秦始皇出巡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秦国的千秋霸业。

可惜其出巡并没有震慑住百姓,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感慨“大丈夫当如此”,项羽更是说“彼可取而代之”。

秦朝的暴政在陈胜吴广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下分崩离析,秦始皇的万世基业不过是美梦一场。


吴斜月


秦始皇出巡好几次,史记里颇多记载。

主要出巡目的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震慑六国复起。

西周至东周,春秋而过战国,再至于秦国一统六合,历时八百多年。虽然其中不乏大国吞并小国,但是当时并不流行天下一统和政治集权的概念。



到了战国末期,分封制的思想还深植天下民众的观念之中。天下一统后还爆发了一场辩论,最后是秦始皇一力降十会,拍板认定取消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并且带来了全新的中央集权理论,六国贵族全部乖乖当良民。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观念太深,秦始皇不得不建设驰道便于多次东巡。汉高祖刘邦都会"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秦国第一次完成一统,秦始皇这也是要威加海内,震慑六国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私人原因了。

秦始皇想长生不死,这个不是什么秘密,更是派了徐福出海留下千古传说。


至秦子


公元前220年,即秦王赢正统一六国的第二年,便开始了第一次巡游,到公元前210年最后一次巡游,前后共有五次大巡游,每次出巡都声势浩大,真是车琳琳,马潇潇豪气冲云霄。

嬴政这样乐此不疲的巡游各地目的何在呢?首先出巡是力量与权威的展示,是彰显大秦帝国的强大无比,同时也威慑六国旧部的不臣之心。当一队队车马华盖威风凛凛地驶过城市的街头,秦王赢政正威严坐于车中。原六国之人感受到了强大的振憾力,人人禁若寒蝉, 的确不敢有非分之想,只好暂时臣服于大秦铁蹄之下。此时的秦王赢政高高在上,得意满满,天下尽在手中,人人莫敢怫之。

巡游不只是在城市街乡镇,他更要去看看大秦下辖的壮美山川。于是从西到冬,从北国到南海诸郡,流连山河壮美之时,也不忘标榜颂扬自己为秦帝国所做的前无古人的功勋。所以每到一处总要立碑刻文颂扬自已,并诏告天下说自己授命于天,是大地山川的主人,凡是日月所照之地,江河所流过的地方皆为大秦之地,这也是告诉天下人都要听从他赢政的话,不许有悖逆之心。

他登上泰山,积石筑坛祭祀上天;过彭城亲自斋戒,祈祷上天想把当年掉落泗水的传国宝鼎打捞上来,却不得;登临会稽山,祭祀大禹。所做这一切都想使他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能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在巡游天下各地的同时,秦王赢政发觉自己王的称号已经不能体现他做出的丰功伟业,于是改秦王为秦始皇了。这是个前无古人的称号,他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大秦的山川河流皆为始皇帝所拥有。正所谓无下之大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尽管天下皆为始皇帝所拥有,但当看到这无比壮丽的大好河山,他也不免生出无限惆怅,一种长生不老的念头油然而生,他希望自己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永远活下去,看到大秦帝国千秋万代的传下去。所以从公元前219以后的出巡,求仙问不老之药就成为出巡过程中的一大目标。他向人打探仙人羡门和高誓的故事,并派人寻找他们。后又派韩终、卢生,徐福等人寻找长生之药,结果都失败了。此时统一六国的大英雄已经昏溃无比了,居然相信有永生之药,更极尽奢华下令修骊山之墓,以便死后也能永享富贵豪华。除不知他这样把心思放在巡游各地而非真正的治国理政上,正一步步把大秦帝国的未来也慢慢的葬送掉。

时间很快来到公元前210年,最后一次出巡途中,始皇帝到达平津时身染重病,在沙丘平台死去。一代大帝就这样告别了他一手建立起来大秦帝国,仅仅四年后,帝国也土崩瓦解,留给人无尽的叹息。


任凭风沙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