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研究真實的明朝歷史一定要去日本

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設有史官,記錄和編撰歷史。而史官又有負責記錄的史官和負責編撰的史官,記錄史官負責跟隨在皇帝身邊,記錄皇帝的言行和政務得失,但皇帝是不可以看這些記錄的內容的。編撰史官則專門負責編撰上一個朝代的歷史。

為什麼研究真實的明朝歷史一定要去日本

明崇禎皇帝

從古至今皇帝不能看史官記錄的著作,這幾乎成了規矩。不過也有例外。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因玄武門事變,害怕史官“胡說八道”,所以多次向房玄齡和褚遂良提出想要看“起居注”,因而留下了干預史官的罵名。趙匡胤因“黃袍加身”也提出過想看看記錄史官是如何寫的,結果被史官拒絕了。

我們當前看的諸如《二十四史》之類的史書,除了司馬遷的《史記》之外,都是在一個朝代結束之後所編撰的。所有史官在寫作的時候一般不會受到當朝皇帝的干預。當然,有些史書還是有被當朝者干預的,比如《三國志》是晉朝時候所著,就不敢把魏國寫的太壞。而負責編撰的史官陳壽之前效力於蜀國,出於感情,也沒有把蜀國寫的太差。結果,就吳國表示很委屈。

因此,史官記載的正史雖然受到了當朝統治者的一些影響。但畢竟時過境遷,想要篡改一大段歷史很難,所以總的來說這些正史的真實性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翻閱中國古代所有的史書,只有一部例外,那就是《明史》。

清朝編撰《明史》用了145年的時間,期間一共三次對明朝的歷史進行了主觀性的加工。

第一次是1644年清朝入關之後,專門設立了修著《明史》的衙門,但實際上這段時期差不多沒怎麼寫;

第二次是1678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康熙帝下旨修撰《明史》,期間經過三度修改,到1739年(乾隆四年)才正式完成;

第三次是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旨讓紀曉嵐負責編撰《四庫全書》,這部作品幾乎把明朝每一位皇帝在宮中的起居部分全部刪改。

眾所周知,史書之中最神秘的就是皇帝的起居記錄,而記錄明朝皇帝宮中起居、詔書等內容的史書叫做《明實錄》。

《明實錄》是明朝歷代史官所修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一共十五位皇帝、約兩百五十年的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基礎著作。其中建文實錄附於《太祖實錄》中,景泰實錄附於《英宗實錄》中,思宗崇禎、安宗弘光、紹宗隆武、昭宗永曆因戰亂無實錄。

為什麼研究真實的明朝歷史一定要去日本

然而在清朝“文字獄”和《四庫全書》的影響下,《明實錄》基本上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就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畫像,都被畫成了鞋拔子臉。朱老闆要是看到,估計要被氣到吐血。

不過,清朝時期的上流社會中,明朝的粉絲還是很多的。

明朝滅亡後,作為當年明朝的“臣國”朝鮮自主編著了多部明朝史書。清朝時期下的朝鮮雖然在對宗主國的正式公文上不得不用清朝年號,但是在國內依然沿用著明崇禎年號,以至他們編撰的史書中出現了“崇禎百五十六年”之類的紀年。

為什麼研究真實的明朝歷史一定要去日本

然而就在1773年左右清朝修《明史》期間,一些史官偷偷的把《明實錄》抄錄下來,後來運到日本,現收藏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也是因為那段“黑暗時期”,如今當代文史學者為了研究明朝歷史,不得不去日本、歐美等西方國家借閱資料,反覆對比去論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