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易直接从皮肤渗入体内,对部分药物十分敏感。因此,在养殖塘口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选择用药品种及用药量,防止因用药不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死亡。黄颡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比较敏感,尤其要谨慎。在坚持搞好预防的基础上,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准确的诊断,精确用药进行治疗。现将其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1.红头病

症状: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项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在临死前失去平衡,出现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并伴有阵发性痉挛,旋转性侧游、打转等。

防治方法:由于该病在急性发生时发病突然、死亡率很高,而在慢性时初期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到后期时已无治疗价值。因此对该病应注重预防,在发病季节投喂抗菌药饵,预防该病的发生。此病病原对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V等都较敏感,及时投喂这些药物可使疾病得到控制。

2.出血性水肿病

症状: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冻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1、二氯海因0.5 克/立方米水体消毒,连用3 天。2、投喂四环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入0.7克四环素,连用1 周。3、加大换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 克/立方米水体消毒。

3.细菌性肠炎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游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1、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2、全池泼洒0.3 克/立方米强氯精或0.5 克/立方米二氯海因。3、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土霉素0.05 克,连用10 天。

二、真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水霉病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方法: 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应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2、全池遍洒水霉净0.3 克/立方米。3、先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再用青霉素80 万单位加入100 千克水配成溶液浸洗10 分钟。

三、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

1、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症状:因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所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

防治方法: 1、 0.7 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2、复方鱼虫净0.3,0.4 克/立方米全池遍洒。 3、鱼虫克星0.15 克/立方米全池遍洒。4.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小瓜虫病

症状:多由小瓜虫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取下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1、福尔马林50 克/立方米浸洗鱼体10 分钟。 2、复方鱼虫净0.3,0.4 克/立方米全池遍洒。 3、水霉净20 克/立方米药浴15 分钟。

3、粘孢子虫病

症状:病原体为歧囊碘泡虫,其孢子进入鱼体后,在各个鳍尖端形成大小不等或重叠的灰白色孢囊常达10多个,严重影响鱼的游动和摄食,使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1、可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0.3 g/m3多次,肠内有虫寄生时,同时将敌百虫拌饲投喂,可减轻病情;2、也可每667 m2采用125 kg生石灰;3彻底清塘预防,病鱼用1 m水放入500 g高锰酸钾溶解后浸洗20-3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