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吃方便麵,是因爲「消費降級」嗎?

文 | 陳子非

方便麵絕對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曾幾何時,多少個肚子餓到咕咕叫的夜晚,都是靠著它拯救了我們空虛寂寞的胃。

網絡上曾經有一個熱帖,關於兒時方便麵的回憶,冠生園方便麵、美味肉蓉面、華豐三鮮伊麵、北京方便麵、幸運方便麵、小浣熊乾脆面等,引發很多人的共鳴。

“知道”跟你談談,方便麵進化簡史。


你還在吃方便麵,是因為“消費降級”嗎?

一名小朋友在吃方便麵。(新華社 黎寒池/圖)

一段時間以來,“消費降級”的概念很火,即人們的消費選擇越來越低端。支持這一概念的人提出的一個重要論據是:康師傅方便麵,從2016年低谷一路穩步回升,如今市值重回千億俱樂部……正是人們越來越窮了,所以“不健康”、廉價的方便麵才重獲新生。

事實真是如此嗎?方便麵是怎麼樣從巔峰走向低谷,並由低谷再度走向巔峰的?

方便麵的光輝歲月

方便麵絕對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曾幾何時,多少個肚子餓到咕咕叫的夜晚,都是靠著它拯救了我們空虛寂寞的胃。

不少70後、80後的成長記憶中,都有著關於熱氣騰騰的方便麵的溫馨畫面。寒冬深夜,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飢腸轆轆之時,泡上一碗方便麵,渾身都有了能量;咣噹咣噹綠皮火車上,大紅色的方便麵桶和火車上不夠滾燙的熱水,內心滿是回家的喜悅和期待;工作之後成了單身狗和空巢青年,孤獨的夜晚,無食材的冰箱,方便麵成了最好的陪伴……

名人也不例外。在里約奧運會上,馬龍和張繼科取得優異表現,獎勵是教練劉國樑親手煮的方便麵;在創業初期,阿里巴巴也曾專門聘請一個能把方便麵煮出50種味道的員工。

網絡上曾經有一個熱帖,關於兒時方便麵的回憶,冠生園方便麵、美味肉蓉面、華豐三鮮伊麵、北京方便麵、幸運方便麵、小浣熊乾脆面等,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方便麵曾有過長達20年的光輝歲月。1992年8月,臺灣北上的魏家兄弟以“方便地吃飽”為核心訴求,開發了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麵“紅燒牛肉麵”,一炮而紅,從此也開始了一個全民愛吃方便麵的時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方便麵在中國的營業額曾有連續18年的遞增。世界方便麵協會統計,在2015年全世界總消費的977億份方便麵,僅中國人就吃了404.3億份,位列第一,是排名其後的8個國家需求量的總和。

方便麵遭遇危機

然而,方便麵盛極之時,寒冬猝不及防降臨。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方便麵銷量下滑6.75%,這是連續第4年呈現衰退,“方便麵市場已經到了頂峰甚至開始下滑”。不止一家投行調整了方便麵主要生產企業的投資評級,並將其標註為“投資前景黯淡”。

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的康師傅方便麵2016年方便麵業務收入為32.39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跌幅高達25.24%;利潤率連續下滑,淨利潤最高下滑達40%。

以“非油炸更健康”聞名的五穀道場去年二度易主。2006年,五穀道場銷量突破10億元,位列當時 “中國成長企業100強”榜首。而今只賣出了五千多萬的白菜價,這一價格不足五穀道場八年前賣身中糧時的五成。

市場銷量其實是消費者態度的晴雨表。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在2015、2016兩年裡,方便麵市場整體銷量分別減少6.3%、5.7%。凱度消費指數和貝恩公司聯合推出了《2017年中國購物者報告》提到,包裝食品的銷售額增長近乎停滯,方便麵的銷售情況依舊不容樂觀。而《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也顯示,上一年方便麵的銷售數量下降了12.5%。

這是方便麵遭遇的第一個危機,面臨“失寵”。


你還在吃方便麵,是因為“消費降級”嗎?

咣噹咣噹綠皮火車上,方便麵桶和火車上不夠滾燙的熱水,內心滿是回家的喜悅和期待。(新華社/圖)


方便麵的內憂外患

分析人士認為,對方便麵生意影響最為致命的,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消費升級了,人們對健康有了更大的追求。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方便麵一直是垃圾食品的代表。

這一方面是,方便麵被“汙名化”了。網絡上有諸多關於方便麵“危險”的說法,其實都是營銷號炮製的假新聞。比如我們常聽說的傳聞是,“吃了方便麵32小時不消化?”“方便麵湯會灼燒胃粘膜嗎?”“方便麵含防腐劑吃多了會變‘木乃伊’?”“吃麵5分鐘,解毒32天?”……這些都是誇大其詞、漏洞百出的假新聞。但類似假新聞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傳播中也固化了某些人對方便麵的偏見。

另一方面,方便麵沒什麼營養也是事實。一般而言,一桶方便麵(麵餅 85 克、調味包 27 克)的鹽含量是 6.6 克(麵餅中含有 1.8 克、調味包中含有 4.8 克),這已經超過每天每人推薦的 6 克限量。脂肪含量為 21.6 克(麵餅含 17.1 克,調味包含 4.5 克),而每人每天烹調油的推薦攝入量也不過 25-30 克。麵餅通常又是油炸的,很容易氧化產生加速身體衰老的脂質過氧化物,而且 B 族維生素幾乎損失殆盡。也即,方便麵高鹽高油,營養成分非常單一。

而隨著第三次消費升級的到來,消費者不再滿足於“方便地吃飽”,他們渴望更加新鮮、健康、更有品質感的商品——哪怕這會讓他們多花一些錢。

《2016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健康生活,非健康類食品普及率有所下降:與2012年相比,碳酸飲料下降了21%,西式快餐則下降了16%。而AC尼爾森的另一份一份調查報告稱,有四分之三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被認為“健康”(“純天然、無人工味素、非轉基因”)的食品。也就是說,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高,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新鮮、營養、健康的飲食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這個時候方便麵的困境是,如果一味追求好吃,那麼它沒什麼營養,就像有人說,“我都吃方便麵了,還計較營養幹嘛?”如果追求健康,那麼它很可能既不好吃,也不方便了。比如有人建議,為了提防方便麵的不健康,調味包只用 1 / 4 包就行了,再配上西紅柿、黃瓜、雞蛋、滷蛋、醬牛肉等……可如果這樣做,那方便麵還“方便”嗎,它跟普通麵條又有什麼區別?

有內憂,也有外患。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較2016年增長19.1%,正式突破3億人,2018年預計將達到3.55億人。2017年外賣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預計2018年將達到2430億元。這是方便麵市場的好幾倍。並且隨著人們就餐習慣的改變,以外賣形式解決下午茶、宵夜的人數日益增長,外賣行業在下午茶、宵夜等非正餐業務的上升空間大,這也進一步積壓了方便麵的生存空間。


你還在吃方便麵,是因為“消費降級”嗎?

兩位乘客在火車上吃泡麵。(東方IC/圖)


方便麵的轉暖,恰恰是消費升級

貝恩諮詢與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佈的《中國購物者報告》指出,中國快消行業呈現兩種不同增速並存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高端消費品保持增長,同時平價“藍領”商品的銷售陷入困境。

很顯然,方便麵如果要避免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就得跟上市場的消費升級趨勢,適應消費者日益多元化、差異化、高端化的訴求。進行自我革命,是方便麵企業的必然選擇。

因此,這兩年來,國產方便麵企業主要著力於三個方面的升級,健康升級、口味多樣化升級,以及包裝品質化升級。“低糖、低鹽、低卡路里、增加食物纖維”,這些健康術語也開始用到方便麵上。

越來越多的方便麵放棄油炸,降油減鹽趨勢明顯;調味包的“工業味”大幅降低,增加了天然配料和脫水蔬菜的應用;麵條形態也在一貫的拉麵基礎上,增加了蕎麥麵、土豆麵、刀削麵、米粉等款式……總而言之,方便麵在“高端化”。

這種高端化,與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一拍即合。來自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麵銷售明顯轉暖,在銷售量同比增長4.5%的基礎上,銷售額更是同比上漲了8.6%。康師傅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方便麵業務收入111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淨利潤8.79億元,同比大幅上漲36.77%。統一的業績報告也顯示,上半年其方便麵業務收入41.52億元,同比增長8%,營業利潤也創下歷史新高。

從幾家方便麵企業的財報數據來看,銷售量、淨利潤的增長,都是靠高端產品的拉動。以康師傅為例,其銷售額增幅最大的品種均為售價較高的品種,今年上半年高價袋面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4.83%,與之相對的是,低端的乾脆面等銷售額則同比大幅下降23.95%。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方便麵的變革,是供給側改革的生動樣本,也是消費需求變化的縮影。方便麵市場的回暖,非但不是“消費降級”的象徵,恰恰是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雖然總體而言,方便麵市場大不如前,與2007年巔峰時的500億份規模還有些差距,但去年國內方便麵市場規模也還有389.7億份,中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國和消費國。

並且,中國這個市場還具有很大潛力。相關數據顯示,日本人均一年會吃掉至少42包方便麵,韓國人則高達76包;而中國去年人均消費28份,位居世界第七,方便麵市場的潛力還非常大。只要方便麵能夠順應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方便麵或許還會重新迎來它的光輝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