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小公章」的大變遷

青海新聞網訊 不起眼的一枚村級公章,在農民眼裡卻是公權力的象徵。村級公章管理是否規範到位,關乎“微權力”的運行是否規範、廉潔,關乎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能否在基層落地不走樣,更關乎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從對村級公章的管理入手,把“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贏得了群眾的讚譽。

郭勒木德鎮面積2.66萬平方千米,有多半個海南島大,所轄既有農業村,也有牧委會,其中有一部分位於城鄉接合部。該鎮的人口不僅超過了海西州的一些縣,而且流動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近三成,各種利益交織,曾有很多人都想通過那一枚村級公章來為自己獲取一些利益。

長久以來,和全國很多農村牧區的村子一樣,郭勒木德鎮的村級公章管理鬆散、使用混亂。郭勒木德鎮城北村黨支部書記汪紅林在村裡長大,自小就目睹了公章管理的種種亂象以及由此對幹群關係造成的不良影響。汪紅林說,在農村,無論是落戶、分戶、申請宅基地、申請護林員崗位、申請臨時救助或困難家庭救助、享受各項惠農政策,都需要加蓋村裡的公章,可以說,村級公章怎麼蓋關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但在以前,郭勒木德鎮各個村的公章,裝在村幹部的包裡甚至拴在村幹部的鑰匙鏈上,或者乾脆鎖在村幹部家的櫃子裡。那時村幹部不坐班,村民要蓋章,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還忙著呢,你晚上到我家裡來。”村民去村幹部家,又不好意思空著手,得拿上菸酒禮品。久而久之,蓋公章無形中成了一些村幹部吃拿卡要的由頭。也有深諳箇中門道的村幹部,換屆前在若干空白紙上蓋好公章,離任後依舊給一些村民出具“證明”。凡此種種,都給村級事務的管理造成了混亂。蓋公章成了某些村幹部輸送利益、謀取私利的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郭勒木德鎮黨委、紀委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給各村兩委班子成員定了規矩,村幹部不能再把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印章帶回家,加蓋公章、出具證明必須在村委會辦理,而且村幹部必須輪流坐班,讓前來蓋章辦事的村民能夠找得到人。

2017年11月,按照格爾木市委、市紀委關於提升基層治理科學化水平和專項治理“微腐敗”的工作要求,郭勒木德鎮開始以規範村級公章為抓手,治理村級“微權力”。鎮裡統一印製了村級便函,由鎮黨委審核備案。記者看到,便函不僅有存根、統一的編號,還要填寫申請人、簽發人和簽發時間,在存根和正頁的分界處,還印有一枚用來防偽的紅色指紋。每一次出具證明,都要在專門的本子上作登記。在城北村,截至目前已經用規範後的便函開具了49張加蓋了村級印章的證明。

“現在的村級證明公開規範,做到了張張留痕,事後有跡可查,真正管住了村幹部手中的‘微權力’,防止了‘微腐敗’的發生。”格爾木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慶說。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強化專項治理“微權力”工作實效,格爾木市紀委今年又新打造了“益村廉農”黨群綜合服務手機App平臺,在平臺上公佈了辦理各種涉農事務的法律依據、辦理條件、所需申報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收費標準等。

“這樣一來,辦哪些事情需要開村兩委的證明、哪些不需要,村民們在手機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再也不會因為不瞭解情況而要求村幹部在權限之外開證明了。”郭勒木德鎮城北村村民韓洪福說。

郭勒木德鎮紀委書記葉發森告訴記者,隨著全市“益村廉農”黨群綜合服務手機App的技術手段運用,現在已經具備了在網上開具村級證明的條件,以後村裡開的證明上,會自動生成一個二維碼,只要一掃碼,就能顯示證明的真假。而且通過手機平臺,證明是哪個幹部開的、給誰開的、內容是什麼、何時開的,不僅村鎮幹部能看得到,全體村民都能看得到。這樣一來,就把村級公章的管理完全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用技術手段有效預防了“微腐敗”的滋生。

海西州紀委常委、州監察委員會委員賀建忠介紹,海西州紀委從2018年初在全州範圍開展基層“微權力”治理工作以來,全面梳理權責清單,釐清權力運行流程,推進權力公示公開,構建權力監督體系,強化廉潔宣傳教育,嚴查基層腐敗案件,有力推動了“微權力”的治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