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力(耒耜切lì)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耒耜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力的笔画释义为:横折弯钩“”表示向内弯曲的臂膀,或者拉车拉犁时弓起的身体;“丿”指示向下向内用力,这里指向自身方向用力。许慎的《说文解字》当时汉字还没有笔画定型,还是用古文字解释,必然有他的局限性。汉字楷化是质变过程,有的字的意义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力借“耒(lei)耜(si)的切音(lei+si)”表示用耒耜耕作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力”是汉字部首字,组成的有办、劝、功、夯、务、加、幼、动、劣、劫、劳、助等。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力的本义为力气,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引申为1.力量,如力薄(力量薄弱);2.能力,如理解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怯(力小胆怯);3.威力,权势,如权力、暴力、力役(以武力征伐);4.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引力、合力;5.劳役,仆役,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6.勤,致力,努力;从事于,如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7.役使,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8.尽力,竭力,如力正(尽力匡正)、力田(致力农耕)、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9.姓。

耒(累lěi)是由土和木结合而成的字。寓意为木插入土中,表示用木犁来翻耕土地。借“累”声来说明翻土累叠,用力很大,也是很累的一项农活。耒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耜(似sì)是汉族古代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23.字源识字-力和耒耜(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