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首屆央視相聲小品大賽決賽已拉開帷幕。對於全國觀眾來說,坐在評委席上的姜昆、馮鞏、李伯祥、石富寬、趙炎都是相聲表演藝術家,且相當熟悉。對此五人的強大陣容,可以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相對比較,任相聲組點評嘉賓的只有魏文亮一人,任務可謂極其“艱鉅”。須知,在這樣的大規模的賽事中,點評人較之評委更受廣大觀眾的關注,因其點評內容更可顯示點評嘉賓的業務實力,對所有參賽的選手或是褒或是貶(善意的批評、提醒),將對選手的繼續前行以及推動整個相聲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此次大賽,魏文亮被邀請任點評嘉賓,似乎出乎廣大觀眾的意料。然而,又是情理之中之事。魏文亮所以能夠任點評嘉賓,因為在相聲行業,他的德和藝有口皆碑。而且,從前幾場的賽事點評上看,魏文亮沒有辜負央視,尤其是整個相聲界對他的無限信任。

之前,魏文亮也曾幾次在央視亮相,或表演一兩個節目或接受採訪等。然而,卻不像此次任評委的幾位藝術家,這些評委更為全國的觀眾所熟悉。原因何在?相對比較,全國的相聲觀眾最熟悉的是出鏡率極高的選手,而出鏡率高的藝術家基本在首都北京工作,便於進入央視錄製節目。其實,這是一種極大並不正常的“偏差”現象。原因在於除了北京,如天津、瀋陽等地還有為數不少的相聲藝術家,其水平絲毫不低於身處北京的出鏡率高的一些演員們,尤其是年輕的毫無表演技藝和經驗的卻在各種欄目中露臉的演員。魏文亮就是一位在全國觀眾印象中不是很深很深,但卻是道德高尚、藝術水平極高的一位藝術家。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至今,全國表演相聲超過七十年且還經常出現在舞臺上的藝術家只有兩位,其中一位就是演出相聲已七十二年的魏文亮。但是,絕對不能以說相聲的時間長短來評判一位演員的優與劣。在相聲界,今日仍有不少說了幾十年相聲的演員,但也只能稱其為“演員”,僅此而已。因為說相聲的時間很長,卻始終不得相聲藝術的最基本的要領,可以說此類演員是說了一輩子相聲,但是,說的是一輩子的糊塗相聲。

魏文亮則是從入相聲行開始,悟性與勤奮同行,乃至他年紀輕輕時就以在京津地區享有盛名。“文化大革命”時期,他被下放進工廠當工人。偶遇相聲表演大家馬季,馬季稱他為“老師”,這個稱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直至馬季逝世。長他6歲的馬季如此稱呼他,從不改口,因為馬季喜愛他的表演,也曾向他多次請教。更有不少的相聲演員專程來天津向他學習。所以,此次應邀任首屆全國相聲小品大賽點評嘉賓,實至名歸,因能在這個位置上的藝術家,全國已是鳳毛麟角。對於全國的相聲演員尤其是此次的參賽選手來說,對他只有一個字:服。所以“服”,基於魏文亮的德與藝。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1946年,6歲的魏文亮隨父母由天津到錦州,是為“闖關東”。母親魏墨香是知名鴛鴦調藝人,父親魏雅山為母親伴奏,姐姐魏文華也已演出小曲小調兩年。就在一家人撂地演出時,魏文亮被一位叫張文斌的相聲藝人看中,主動收魏文亮為徒。魏文亮學藝當年,就進入一個大棚演出了,很快,只有6歲的他得藝名“小怪物”,且與成年相聲藝人拿同樣的演出報酬了。至1948年,他一家在返回天津途中演出於秦皇島,因為已經會說近五十個段子,能近六個月不“翻頭”,很受觀眾歡迎,可知當時的他只有8歲。回到了天津,他上學了。但只上了一年,他又開始說相聲了。原因是一天該去演出的母親突然生病,他和姐姐替母親演出,說了《汾河灣》。小小年歲的姐弟說了一段兒腿子活,說得很好,也就受到了相聲大家武魁海的欣賞,主動收他姐弟為徒。當時,還是個體從藝。每天師徒三人“打鐵” 在一處茶館演出,兩個半到三個小時,極受歡迎。1962年2月,他與姐姐魏文華進入剛剛組建的天津市南開區曲藝團。這個團的相聲隊高手如雲,有於寶林、馮寶華、李潔塵(李伯祥的父親)、田立禾、任鳴啟、姜寶林、穆祥林等等。不久就評定工資,只有22歲的他工資與幾位老先生相同,等級最高。“文革”初期,他主演了話劇《槐樹莊》等。後期下放。1980年進入實驗曲藝團,與閻笑儒、尹壽山、高英培、範振鈺、劉文亨等大家撐起了天津相聲的半邊天。後又進入天津市曲藝團,成為主要演員直至退休。而在退休後仍繼續拼搏,他是最早將相聲藝術帶到國外的藝術家之一,曾將相聲帶到澳大利亞、美國、瑞士、法國、意大利等十幾個國家以及我國的港澳臺地區。臺灣相聲的奠基人吳兆南在美國為他捧哏,二人演出的《武墜子》已成經典。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1965年,中央組成赴雲貴川慰問鐵道兵的慰問團,以中央歌舞團為班底,在全國範圍內抽調四名曲藝演員,有:快板書藝術的創造者李潤傑,鐵路文工團說唱團的奠基人,發現、提攜侯耀文、石富寬、崔琦等名家的相聲名家張喜林,再有就是魏文亮和為他捧哏的馮寶華。當魏文亮只有25歲,慰問一路,也充分顯示出了他多才多藝的本領,他說相聲,跳舞蹈,唱快板書,表演小歌劇等。此次慰問,他被評為“五好戰士”。

他表演過近百段傳統相聲段子,全部是自己整理,如《揭瓦》、《武墜子》等,均成為傳統相聲段子的經典範本。他創作表演過數十段新段子,如《要條件》、《歡歌笑語》、《論水滸》等,響遍全國。

魏文亮的傳統功底深厚、紮實,柳活兒、倒口活兒非常出色,可以說“說學逗唱”無一不精。

然而,他最大的特點是包括作品、表演等方面的與時俱進,而非墨守成規。他說相聲一輩子,創新一輩子,從未停止追隨時代的步子。

此次在央視相聲小品大賽中的評點,他對諸多的青年演員給予鼓勵。而且,更從表演的節奏、語言的遲急頓挫、捧哏的遞肩膀兒等方面指出不足,且言簡意賅。

他還與李嘉存合作展示了才藝,表演了傳統小段兒《美人贊》。這個小段兒原為《大相面》的墊話,馬三立將其改為小段兒演出,因演出效果好,曾有多人表演。但是,馬三立將這個小段兒給魏文亮後,看其表演,認為比自己好,再也不說這個小段兒了。他表演的這個小段兒可與馬季、於世猷表演的相媲美。此次他又與李嘉存合作表演,沒想到李嘉存少說了關的三個字,就是楊柳細腰“賽筆管”。魏文亮憑著豐富的舞臺經驗,說“楊柳細腰,多細?賽筆管”,然後很巧妙地進入攥著“筆管”跳舞的情景。

評首屆相聲小品大賽的點評嘉賓魏文亮

關於魏文亮,很多人寫文章評他,摘錄幾段:

著名學者、作家馮驥才先生在《迷魏者說》一文中說:“我生活在天津,又愛聽相聲,自然成了‘魏迷’……魏先生個子不高,但舞臺形象卻很高大;尤其那股子鮮活勁兒可沒比。他眼神兒活,舌頭活,身段兒活;他一登臺,整個劇場就叫他這股子鮮活勁兒‘罩住’了。他不但說學逗唱的功夫都是一流,那種說起話來抑揚頓挫的韻味,那種金屬般嗓音的穿透力,便是他獨家的魅力。然而,更具特色的是他身上有一種很強的親切感……”

馬季先生在《正宗的傳人 創新的典範》一文中說:“我沒有資格評論魏老師的。論年紀,我們差不了幾歲;論資歷,我還是業餘演員時就在天津聽魏老師的相聲。他傳統底子厚,是正宗傳人,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新’字——推陳出新的‘新’……現在的一些年輕演員往往更重視樣式上的傳統,甚至在生活中,舉手投足以老派作風為榮,恰恰忘記了任何一門藝術,其內在的、變化的、鮮活的東西才是生存與發展的動力,這一進一出,或能解釋相聲後繼乏人、走入低谷的現狀。魏老師與我都是老一輩的相聲演員,我們心有靈犀,希望現在的年輕演員能更多地看到我們年輕時追求新意、追求變化的心思。”

曾完成《相聲藝術的奧秘》等專著的著名曲藝家劉梓鈺先生,他在《既活又火 獨具一格》一文中說:“藝術個性就是一位藝術家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個人獨創性與獨特性。魏文亮的獨創性與獨特性基本就體現在一個‘活’字與一個‘火’字上。活,表現為颱風活潑。表演活泛,靈活機智,摹擬活靈活現……火,是說他的演出效果,向來特火。”

相聲藝術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的薛寶琨先生在《童心永駐魏文亮》一文中說:“在相聲群落裡,魏文亮是超越‘世俗’最具‘童心’的一位。可以說,童心使這位建國以前的小老藝人迅速從江湖泥淖中掙脫出來纖塵不染,不僅化解了傳統的陳俗使它們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並且點擊了他藝術道路上的時代特色,從而使他的表演藝術絕假純真最具喜劇藝術的本質特徵。”

侯耀文先生說:“魏文亮大哥幼年登臺時,如無驚人膽識、毅力,絕無此成。在舞臺上半個多世紀的閱歷經驗,一定有寶貴的論說問世,使開卷者必有所益。弟者,祝魏文亮大哥健康、長壽,藝術青春永駐。”

電影藝術家,葛優的父親葛存壯說:“我和魏文亮同志一起同臺演出多次。即便在福建漳州演出,他一上臺,也能把幾千觀眾的眼光都給抓了過來。他的最大特點是和觀眾溝通的特別快,給觀眾的感覺總是那麼熱情、親切、有著青春的活力。他的相聲我聽不膩。”

影視演員劉曉慶說:“魏文亮老師的相聲走到哪兒哪兒火,我和他幾次同臺,一次唱京劇《沙家浜》,他的唱和表演都非常出色。”

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評論魏文亮,就不一一介紹了。

再次強調,魏文亮擔任這次大賽的點評嘉賓,絕對擔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