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儿童过敏性疾病有哪些常见误区?

过敏性疾病现在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健康问题。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远远比成人要高,家长们对婴幼儿过敏问题的重视程度却偏低,对过敏问题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

家长对儿童过敏性疾病有哪些常见误区?


对于过敏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宝宝小时候过敏,等长大了免疫系统发育完全了,就不会过敏了。

在有牛奶蛋白过敏史的儿童中,患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比一般人群更常见。早期如果出现食物过敏或者湿疹,长大更容易出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国外有研究显示:婴儿湿疹是进展至幼儿哮喘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

凡具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几乎都有皮肤湿疹或过敏性鼻炎的表现。皮肤湿疹可发生在面部、臀部、外耳道或躯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儿童的皮肤湿疹可能会逐渐减轻,但不久就会出现经常鼻塞,并影响呼吸或吃奶,可出现一吹着冷风就连着打喷嚏,流清鼻涕,搓鼻子、揉眼睛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持久的反复的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甚至反复的哮喘发作。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据统计,中国有10%以上的过敏性鼻炎儿童长大后发展成了过敏性哮喘。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小时候经常打喷嚏流鼻涕,长大以后就会变好。虽然有过长大后变好的案例,但是大多数人长大后并没有变好,反而加重了。更可怕的是,由于耽误了治疗,今后治愈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因此,儿科专家建议家长对过敏体质的儿童及早治疗,切勿耽误。


误区二

误区2:过敏性疾病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时间顺序逐渐呈现,湿疹和食物过敏的胃肠道症状是婴儿出生后1~2个月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湿疹可能会逐步转变为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症状,此为“过敏历程”。

有研究表明,很多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孩子未经积极治疗会并发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积极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疾病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以预防为主,防止发作。

误区三:宝宝过敏没事的,过敏药物立竿见影,发作时用一下就行了。

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这些抗过敏药物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症状甚至更重。

临床上激素恐惧症的家长很常见,往往药物使用两三天以后,觉得有些效果,就自行停药,停药后,又会导致过敏的症状反复出现。

这种不规则的治疗,往往会导致过敏的症状反反复复,难以控制和缓解。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药物使用的标准流程,用药使用的期限来规范化的使用过敏药物。


误区四:过敏去不了根。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症+对因的理性化治疗方案。

脱敏治疗:明确了过敏原后,使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接触过敏原,剂量逐渐增加到维持剂量,继续使用足够的疗程,使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症状明显减轻或者不再发生。

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对因治疗,是可以阻断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方法。舌下脱敏治疗是利用过敏原的提取物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全球发展最快的脱敏治疗(即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根本性治疗过敏性疾病,起效显著,脱敏彻底;克服传统的激素类化学药物只在疾病发作时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且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可能产生一定的耐药。

《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意见书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法”的观点,并正式推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误区五:父母都不过敏,孩子肯定不会发生过敏。

父母有过敏史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过敏。过敏有较强的遗传性,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是20~40%,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高达60~80%。即使父母双方都无过敏史,孩子仍然有15%的几率会发生过敏。

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不一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原时,也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或者一辈子也未发生过敏性疾病。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时症状相对较重,治疗也较更困难。因此,患有过敏性疾病的父母一定要及早治疗。


误区六:到医院没有检测出来过敏原,宝宝应该是不过敏的。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很多,环境、身体免疫功能、细菌病毒感染、很多药物、等都会诱发过敏或加重,而且过敏原检查的种类也是有限的,仅仅能检查常见的过敏因素,不能包括所有的致敏因素,所以有些特殊性的过敏患者,常规过敏原检查可能不能发现明确的过敏原。

另外过敏原的检查结果也会受检查技术等因素影响。

所以,在医院里没有检测出过敏原,并不代表宝宝就不过敏。

过敏原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1.指导性预防:检查过敏原后要找有经验的医生,为你指导如果正确的预防。

2.作为判断严重程度的依据:现有的过敏原检查如血液检查、皮肤点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患者过敏的严重程度,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即用药的种类、剂量等。

3.可以作为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的依据:现有的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是由一定的范围的,并不能对所有的过敏原都有脱敏作用,所以只有合适的患者应用脱敏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选择不当、应用时机不当都无效的。

只有正确的了解过敏原检查的意义,才能做到正确的预防,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达到理想的治疗疗效。


误区七:只要避免过敏原就行了,过敏没什么可怕的。

首先,过敏原很难完全检测出来,目前的医学手段还达不到。当无法检出过敏原的时候,再谈避开过敏原就没意义了。

其次,即使能检测出来。但是像花粉、尘螨、食物等绝大多数都是无毒害的,他们无处不在,可以直接与鼻腔、眼结膜、气管及肠道接触而诱发过敏,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对于过敏性疾病的干预,除了避免过敏原,还应该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认识过敏,预防多种致敏因素侵袭。


误区八:过敏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所以要让宝宝尽量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

过敏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通俗说,过敏和细菌感染没有任何关系。

当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食物、水源或接触物中天然无害物质出现过度反应时,就可视为过敏。换句话说,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本来无害的物质所产生的一种不恰当和过度的免疫反应。

孩子的免疫功能是需要锻炼的。人体的免疫能力分为先天具有的非特异性(固有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适应性、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其中,适应性(获得性)免疫就是人体在不断适应外界中锻炼成长而来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完全不接触细菌,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不知道怎样杀灭有害物质,保护人体健康。这些孩子要么会太过敏感,如经常过敏、腹泻,甚至哮喘;要么免疫力特别低下,普通小感冒在他们身上会发展成严重肺炎,很难治疗。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城市儿童大于乡村儿童,因为城市里用了太多的杀菌、消毒剂,把微生物都杀死了。孩子们接触不到这些微生物,体内菌少,那免疫系统就没什么可以杀,会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自己的组织、器官,这就是过敏反应。

因此不要太干净,不要老使用消毒剂(84、酒精)等,不要每天都高温消毒奶瓶,不要总是每天都用紫外线消毒奶瓶,不要每次母乳前都用湿巾擦乳房。


误区九:过敏都是由食物引起的,经很忌口了,怎么还会发作?

过敏不一定是食物引起的,不要以为过敏就是吃东西导致。

可导致皮肤过敏的物质很多。

食入性过敏原:有鱼虾、牛奶、禽蛋、坚果、小麦等。

吸入性过敏原:有尘螨、花粉、真菌孢子等。

接触性过敏:有芒果、金属镍、铬、酸碱类化学物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物质等。

还有些是多个过敏原引起的过敏,这些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比较复杂,不容易查找。

药物也可以导致过敏。另外,某些皮肤瘙痒疾病不是过敏引起的,而是精神或者神经因素引起的,如神经性皮炎。


误区十:对于皮肤过敏,只注重治疗,不注重护理。

皮肤过敏后,皮肤屏障破坏,所以用药后还要多用保护和修复皮肤屏障的医学护肤品。

皮肤一定要清洁,但是要适当清洁。过度清洁或者从不清洁都不正确。

正确的皮肤清洁方法很重要。

建议使用不含香料、防腐剂的沐浴产品,要弱酸性温和无刺激产品,建议使用低敏无刺激温和的婴幼儿适用的洁肤产品,pH值最好接近表皮正常生理(5.5-6)。

过度洗澡,特别是使用烫水洗澡或擦洗患处,湿疹的瘙痒会得到暂时缓解,但之后会因不良刺激和过度清洗造成的皮肤屏障的破坏而使用皮损加重,越来越痒。

不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洗后立即擦干,沐浴后5分钟内及时涂擦润肤剂。


误区十一:过敏不会致命

尽管几率不大,严重的过敏却能导致死亡。

急性过敏综合征: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全身血管扩张、水肿,血压会急剧下降,舌头和咽喉肿胀,肺气道紧缩,从而令人呼吸困难,甚至有性命之忧。

对这种现象要引起重视,并不是过敏症状轻的人就不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国外有过敏的人虽然症状很轻,医生都建议常备一种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制成和笔一样随身携带,如果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自己可以把笔帽拔掉,隔着衣服往大腿外侧扎一针,可以用以紧急抢救用。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需及时医治。它通常由食物或药物引发,但有时蚊虫叮咬和免疫疗法也会引发过敏性休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