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展现场

2018年9月7日晚,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正在表演《黛玉葬花》折子戏,随后年轻DJ装扮为《王者荣耀》游戏里的某个角色带领着大家开启了后半场的疯狂…这是一个跨越与混搭的开幕式,它的落幕即意味着筹备一年多的“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展启幕。

注意,这不是一场宣扬女权主义的展览,其最大意义则在于呈现来自博物馆层面的开放态度和当代艺术领域因对中国文化或热点问题持续的思考而滋生的蓬勃力量。艺术的力量与文博体系的发酵合力将在两个半月的展期里(9月8日至11月18日),持续对“女性”及背后体系问题集中反思。“我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能够超越所谓网红展概念的展览,观众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能够带走东西而来,这很重要。”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宋振熙(当代艺术领域知名独立策展人)目的清晰,而另一位策展人许潇笑(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陈部负责人)则形容这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天作之合”。

改革开放40余年,某些东西依然没有改变。但总有些年青人,愿意尝试和突破,其实无论结果如何,这份勇气便是希望所在。

历史总是相似的,现实总是不同的,而艺术又总是敏感的。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展现场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展厅鸟瞰图(一楼)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展厅鸟瞰图(二楼)

为更准确地理解展览,艺术头条特地和两位总策展人深度聊了聊,二位真诚以对,某些话语足见性情。

雅昌艺术网:两位的策展思路分别是什么?

许潇笑:

于个人而言,主要是两个关键词:跨界和并置。我来谈谈跨界。博物馆陈列的策划一直使用宏观叙事的方式,文物藏品的挑选是希望在展览中呈现文物本身的完整性与表达性,这是一个散点概念。通常,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中,物与物之间是有关系的,如一个纺织机边上可能会放置一块织出来的布,以此说明背后的历史故事,大家进博物馆也希望看到某段历史故事。但实际上,我个人觉得这会把织机本身作为一个碎片化的历史点,它本身具有的一些完整性与表达性其实被淹没了,如工艺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个体背后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可以挖掘。

宋振熙:我就聊聊并置吧。从当代艺术的策展方法来看,可能不太强调给予观者答案,而是以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为无形物,它与历史之物在空间上的对话和组合,使得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感受到历史,而当我们剥离宏大叙事的历史结构来看藏品时,那些被忽略的故事、遗迹和当代艺术家讨论的话题又会生生不息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希望把主动权更多地交给观众,让他们参与,思考。

本次展览选择一个最流行的文化词汇作为钥匙:女神(英:Goddess,拉丁:Diva divus)。这个在当下被过度消费的词语,仿佛成为了生活语言方式的日常符号。在资本驱动下的消费动机反复刷白语言内涵的今天,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已经轻薄不堪。如果我们想要重建这样“女神”背后的人类文化脉络,用来反思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危机,那么找到一个比复原语言学方式呈现更为直接的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和历史对话,是我们讨论“女神”问题的一个方法,“并置”则成为这个方法中重要的手段。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许潇笑(图片来自BYART艺术)

雅昌艺术网:挑选藏品/展品的标准是什么?

许潇笑:关于文物藏品的选择,这次做的比较“反叛”,我们没有选以往标签化的国宝式藏品,而是希望展示一些所谓“冷门”的藏品,如本次展出的一件陆小曼手卷,是当时徐志摩飞机失事后留下来的唯一遗物,一直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虽然作为书画作品,其艺术价值很少被提及,但这次因为主题的契合,所以得以展出。如何让一些“普通”藏品得到展示并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

宋振熙:当代艺术作品比较灵活,也期颐空间带来的挑战,与博物馆藏品对话时,可能会有新意义和新阐述的产生,这时就会选择一些有较多语境的作品。我其实比较看重年轻艺术家,他们对话题回应积极,不仅是参与,更是对话,也因此会互相促进或互相推演。

雅昌艺术网:这种“反叛”精神不仅是女性的某种主动选择,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博物馆体系在藏品选择上另一种可能性的展示。

许潇笑:对,其实博物馆也在变革当中,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希望做些不一样的尝试,其实主要还是希望真正走入社会讨论的语境当中,尽量成为热点问题的发声者,而不是游离在外。

雅昌艺术网:作为首次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的“并置”,大众对本次展览充满好奇,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跨界”行为的?

许潇笑:

我自己的感触是“天作之合”。因为博物馆是一个物质性非常强的空间,藏品不会说话,提不出问题,历来博物馆的研究也是以物就物,是一个“形而下谓之器”的概念,但当代艺术是自发在野的,以提出问题为自身使命,而博物馆其实一直给公众提供答案,很多人不了解过去,所以来博物馆了解历史,这是一个共识的达成空间。

两者的并置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博物馆和当代艺术都是在同一个“原点”出发——“当下”,只是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使用了不同的“装备”,一为物证,向过去求证;一为观念,向未来发问。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宋振熙(图片来自BYART艺术)

雅昌艺术网:策展不易,筹备更难,作为策展人,这期间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克服与解决的?

许潇笑:整体合作下来,我觉得博物馆有一种被打开的感觉。其实我们很需要被打开,无论是个人、团队、机构,甚至民族和文化,只有打开,才会有新东西进来,当然过程有痛苦,但当这些痛苦最终被接纳时,收获、收益一定远远大于痛苦。

宋振熙:我觉得困难主要分两部分:前期筹划时我们一度很理想化,但现实很残酷;后期执行时又遇到很多问题,如不同的流程和工作方法的磨合等。但这次的合作蛮开心,因为博物馆是常年开放的,我曾经私下说,我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能够超越所谓网红展概念的展览,观众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能够带走东西而来,这很重要。

雅昌艺术网:作为一名男性策展人,对于“女性”,您个人的认知或观点是什么?

宋振熙:我经常被女性朋友称为“直男”。其实当今社会,我们希望女性问题得到更新,个人觉得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觉醒”,对自己个体的觉醒,而非对抗性或被动性的状态;二是真的做到不打“女性”这张牌。因为越强调女性,其实越被性别禁锢,这是我站在男性角度的想法。

核心词:女神→女性

态度:开放+反思+期待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8/9/8—2018/11/18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我们面对的敌人,不是一个个他者,而是禁锢的自我。我们常觉得女权已经崛起了,觉得自己作为女性的个人选择权利在消费和两性关系中得到无以复加的声张,实际不然,我们陷入了一种景观式的无效循环,一种被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裹挟裹挟的虚妄丰盛。”因展览名称的缘故,在筹备系列项目的一年多时间中,平行展之一“翻越‘女'字旁——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的策展人就林灿文多次被问“这是不是一个宣扬女权主义的展览?”她每次的回答都是否定:“我们并无意于强调女性受到种种的压迫,或是提出某种口号式的关于女性主义的单方面解读,而是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多面向的思考脉络。”

那么,为什么是女性问题?“一方面,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下,社会分工与性别之间的挂钩越来越弱,而女性承担生育职能的社会现实,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普遍改变。两者之间产生的越来越明显的冲突,使得女性问题成为大众话语领域中被热切关注的一个讨论对象。”但在许潇笑看来,这与19世纪在西方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再次讨论女性问题,并不是在历史语境基础上的再续。今天的讨论,是在完全不同的坐标点上的重新出发,有着更加多元的维度和复杂乃至无序的脉络,随着亚文化发起的‘女神'语义的下行,也使得今天的讨论,可以放下曾经的各种历史与政治‘包袱',而获得更广的场域。”

所以,必然不仅仅是女性问题。“无论从何切入,它的内在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经济结构之下文化语境的搭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选择鼓起勇气去进入一次讨论而不是选择回避。”宋振熙认为,如果选择“回避”,是因为人们假设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极度恐惧,而如果选择面对,“那么我们将保持对这个问题的持续梳理和警惕,尽力拯救‘女性'问题不会变成一种娱乐景观化的内容而反复为时代的消费性所利用。”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翻越“女”字旁——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离线的女神——当代艺术专场展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女神的逆鳞——当代艺术家联展

“女神的装备”是一个以展览形式呈现的系列艺术项目,除了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主展场外,同时还有在杭州不同艺术空间联动的主题平行展,及整个展期中持续的系列活动。“不同领域、不同空间、不同资源、不同社会力量的参与,比起共识的达成,我们更希望让差异得以彰显,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不一样,是理解社会包容与个人自由的重要前提。”许潇笑说。

部分展品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元•洛神出水•青铜镜 1206—1368 浙江省博物馆藏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杨福东 天色•新女性 II,2 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2014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程然 幻狸录 单屏有声影像 7分11秒 2017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清•女褂 红缎盘金绣•云龙纹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蒋志 0.7%的盐 单屏无声影像 8分 2009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近代•设色山水•手卷 1931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陆小曼(1903—1965)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龙星如&周姜杉 /陈济林 多媒体交互装置 2018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田晓磊 赛博格的秘密 VR互动游戏 2018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彭韫 Sara 单屏有声影像 12分36秒 2014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唐•双鸾衔枝纹•铜镜 (618—690) 湖州市博物馆藏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裴丽 “艺术应该漂亮,艺术家应该漂亮” 装置

(玻璃钢,铁木,铝合金,纯银) 2015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清•手绣•小脚鞋 1644—1911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近代•旗袍 20世纪初 蔡念群藏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康学儒 维纳斯的诞生 绘画(丙烯、纸、亚麻布) 2018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应歆珣 《都市碎片》系列II 装置(皮、旧家具) 2015

(文中现场图源自宋振熙、许潇笑、梵梵的朋友圈,特表感谢)

雅昌专稿丨2018年9月 一群青年在杭州勇敢地公开讨论“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