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需要自我暗示,而痛苦不需要別人來提醒

幸福需要自我暗示,而痛苦不需要別人來提醒

文 | 伊米朵朵

圖 | 來自網絡

安慰是圍繞著不幸者的一種同情,這種同情有真有假,可無論真假,這種安慰表面上是安慰不幸者不要痛苦,其實是在提醒不幸者想起那些痛苦。

每個不幸者最初需要安慰需要關注,但絕不會長期需要安慰和關注,如果長期在安慰中,那就會永遠沉迷於痛苦。比如失戀,在多數人眼裡,失戀就一定是痛苦的,你失戀了不痛苦,就會被指責你沒有付出真心。所以你失戀了,你就必須痛苦,這種痛苦就是別人認為你應該痛苦。你失戀了,你不痛苦,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你失戀了,你沒有表現出痛苦,反而很平靜或者表現出快樂,哪怕你是苦中作樂,那麼極有可能會被罵渣男渣女不仁義。

幸福需要自我暗示,而痛苦不需要別人來提醒

比如誰家孩子學習差;誰家孩子調皮搗蛋。那這些孩子的家長在多數人眼裡就一定有煩惱,你不煩惱的話,則會被指責是不負責任的家長,所以你必須煩惱,才對得起某些人的需要。因為在別人眼裡就是,你家孩子那麼調皮,你肯定很煩惱吧。你家孩子學習差,你不煩惱,那你家孩子是領養的還是充話費送的啊?

一個朋友家小男孩,四歲多,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而長相帥氣,也很有禮貌,就是經常把自己的玩具和書經常弄壞,在家就喜歡活蹦亂跳。另外一個朋友每次見面就會說,你家孩子太皮了,得揍,這孩子不揍不行啊。這話聽多了,朋友一次惱火,真把孩子揍了一頓,然後自己痛苦難受。這就是聽別人的話,揍自己的孩子啊,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了。朋友非常苦惱,問我怎麼辦啊?自己家的孩子真的該揍嗎?我說,你自己親生的孩子,你不瞭解嗎?孩子那麼多的優點,你應該能看得見啊。你為什麼要聽別人的話呢?

你的生活本來很平靜,生活也很幸福,可就是會有人找出你那一點不如意的地方,反覆進行提醒,讓你聽了這些話痛苦難受。對於這種提醒你,你該痛苦的人,絕對不是朋友,如果你拿提醒你痛苦的人當了朋友,就等於你接受了別人提醒的痛苦,你就會一直很苦惱。所以我們不需要那些提醒我們痛苦的朋友。

幸福需要自我暗示,而痛苦不需要別人來提醒

比如一些看孫子孫女的老人,看孩子是辛苦,可這也是在享受天倫之樂啊。我們不能只看見壞的一面,而忽略了好的一面啊。

有個老人在看孫子的時候,把孫子摔了。兒子兒媳怕老人自責難過,都沒有指責老人,反而安慰老人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過後對此事也絕口不提。鄰居知道了,就說,兒子兒媳難為你了吧。老人說沒有,鄰居說,這不可能,你肯定很難過吧,痛苦別憋著,說出來會好一些。老人說,真沒有,所以沒什麼好說的。鄰居說,唉,真不容易啊,這時候了,還替兒子兒媳說好話呢,真難為你了。老人看著孫子摔了,本來心裡不好受,兒子兒媳沒計較,自己心裡慢慢也就好了。可是被鄰居這麼一說,心裡就會很難受了。

幸福需要自我暗示,而痛苦不需要別人來提醒

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言論而痛苦,那麼我們的幸福就需要自我暗示。努力改變看問題的角度,你總能看到好的一面,別讓心思糾纏於那些消極的言論中,也別總是看到自己那些如意的地方。我們也沒必要執著於一個觀點,緊抓不放,然後讓自己受苦。其實一件事情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觀點來看待,而且它們的真實性都是不相上下的,轉念就是去檢驗你的想法的真實性。

人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動物,一件事往往是兩面性或多面性。如果你自我暗示,這是壞事情,這是痛苦的,那麼這一定是壞事情,你就一定會因為壞事情而痛苦。如果你能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暗示自己,這件事其實也沒那麼糟糕,生活中即使有一些糟糕的事情,可生活中也有一些幸福的事情啊。

在生活中,不需要那些提醒痛苦的人來告訴你,你有多糟糕,而幸福有時候需要自我暗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