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不正经金融研究院

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在那装什么呢。

——罗永浩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罗永浩

2018年上半年,国内接连出现了几个较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融资案例,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单笔融资金额高达140亿美元,百度旗下度小满获融资19亿美元,京东金融也得到了20亿美元资金。仅上述三家的融资规模就达到折合人民币约1,200亿元。

看上去,金融科技的头部公司已然形成,留给场上玩家的机会也已不多,但是在汽车金融的垂直领域内,整合与裂变依然在不断的继续,并且已经演化出新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促进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焕发出生机。

对国内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整合,不仅改变了营销和获客等前端业务,也在驱动着中后台流程的变革。总体而言会在“运营效率提升”、“提升客户体验”及“产品与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对传统金融业务发力。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金融科技公司给银行带来的价值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而非金融。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P2P大行其道的那些年,大量科技公司试图直接穿透技术层,来发展金融业务。一方面当然是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例如移动支付领域实现的巨大成功和变革,几乎让全民在一夜之间从现金时代跨入无现金时代。

但金融业态,尤其是我国的金融业态有极强的政策属性,外部风险特征稍有显现,就会引来强监管,这也可以理解,在金融领域一直没有完全普遍适用的“定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通过不断尝试,调整,收紧、放开,螺旋发展,也是经济学的规律之一。

与金融技术公司的路径不同,传统金融机构在转身过程中的选择性更大,可以独立研发,也可以选择合作并购。近年来,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传统金融公司不断加大了对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但是他们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仍在继续,且合作的层面不断深化。目前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公司间的业务往来,主要集中在服务提供与购买和合作伙伴关系两方面。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工行快车道二手车贷系统

金融科技公司当前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两个领域,也是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普遍需求较为匹配的部分,但在此基础上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同,并不是你搞你的业务,我弄我的技术。而是要求金融技术公司如何渗透到传统银行的业务系统内部,通过新技术和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双方的技术合作过程中,既需要满足金融机构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又得让自身的角色及定位发生改变,而不仅仅单纯是技术的外包商和实施商。

这方面工行的二手车贷合作项目,正是当下的典型代表,这种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技术表面,而是连同业务端一并打包服务,将快车道的技术优势与工行的二手车贷业务渠道相结合,拓展出新的业务模式,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大数据、移动科技、人工智能仍是投资热点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技术应用层面的取向,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过去几年最热门的技术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未来也如是。大数据分析仍然是最热门的技术,不仅已广泛应用于获客、风控与监管等方面。除了大数据分析之外,移动科技和人工智能紧随其后。

而随着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在金融业的应用也更加深入,从常见的产品设计、前端销售延伸到监管风险、流程改进等更为复杂的领域,为金融机构的商业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在产品设计方面,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为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差异化产品,优化客户体验,同时提高客户粘性。在前端销售方面,大数据可以完善客户画像,辅助精准营销。在监管风险与内部控制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广泛,在不同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各有特色。例如,工行的二手车贷款风险评估和欺诈识别等。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

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C端)向金融机构(B端)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而这种合作随着竞争的加剧,无法停留在浅层的技术表面,而将会进一步下沉到渠道和业务终端。也因此,能在终端发力的金融技术公司才是真正有潜力的。

在汽车金融领域,快车道将反欺诈识别、信用评估、风险网络等贯穿于车辆贷款申请到车辆交易的各个环节,对可疑交易主动预警,形成风险处置的闭环。在此过程中,智能风控系统对平台金融交易进行实时分析,丰富传统风控数据维度,实现了对实时交易的精准风险管理。

不正经汽车金融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