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投資方向與國內城市競爭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投資方向與國內城市競爭

首先來看,2017年中美兩國的GDP構成。2017年美國GDP19.39萬億美元,中國GDP12.25萬億美元。在美國的GDP增長中,最終消費貢獻率68.5%,投資貢獻率16.4%,政府購買貢獻率18.2%,貨物與服務淨出口貢獻率為-3.1%。中國的GDP增長中,最終消費貢獻率為58.8%,貨物與服務淨出口貢獻率為9.1%,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在中美的統計中,中國的資本形成總額即相當於美國的投資與政府購買,但顯而易見,美國的投資主要是私營企業投資,而中國的投資大部分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中國公佈的政府採購佔GDP比例為3.9%,統計局則回應中國政府支出佔GDP比例為14.3%,與美國14.3%相同,在此部分,雙方統計標準不同。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投資方向與國內城市競爭

分析兩國GDP構成,消費的角度,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大約為10%的水平,美國之所以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也是其國內消費的規模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地位。如果中國能繼續提高消費比重,到達美國的水平,中國經濟總量也就可以趕超美國。淨出口部分,中美兩國差距明顯,美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1%,而中國為9.1%,這其實也就是現在貿易戰的根源。在經濟學上,一國長期的逆差,必然會帶來國家的衰退。而順差,也必然帶來一國國民財富的增長。美國雖然由於這種逆差,使得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間接帶來了美元的霸權地位。但美國可以保持逆差,而要維持美元霸權地位,就必須展現出它可以隨時順差的能力和power,不然美元的地位也保不住。美元霸權不是嘴上說說別人就承認的。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政策導向下,美國的逆差可能會在其任期內變為順差,美國淨出口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可能會由負轉正,而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3750億美元,佔到中國全部貿易順差4225億美元的88.8%,顯然,中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不可持續。

出口受限對投資與國內城市競爭將帶來直接的影響。

一、出口型企業業績下滑將不可避免。東部地區出口導向型經濟將受到衝擊。東部地區很多企業大部分產品的銷售都是出口的,尤其是一些來料加工型企業,主要是加工後再出口,這些企業在貿易戰下會直接受挫。像富士康這樣幾乎生產全部蘋果公司產品的代工企業,勢必會減少其在中國的產量,而逐步擴大在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工廠的產量來避免利潤的大幅減少。富士康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新建的工廠只是其產業轉移的第一步。印度和越南等國都將受益於中美貿易戰,近幾年印度和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都在高速增長。2017年印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資450億美元,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資受益國。越南2017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358.8億美元,同比增長44.4%,創十年來新高。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投資方向與國內城市競爭

二、消費類企業將受益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長遠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必然將轉向內生型增長,將更多依靠國內消費帶動經濟增長。消費類的企業將直接受益。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將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成為明星企業。

三、外向型經濟轉型內需型經濟的過程中,中國東部沿海城市將不可避免地在城市競爭中黯淡下來,中西部地區將加快發展。這也是近年來武漢、鄭州、西安、長沙、合肥、成都、重慶、貴陽等城市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的明星城市的原因,而西安、重慶、成都成為網紅城市也是如此。地處西部內陸的貴陽市已經連續五年在中國省會城市中GDP增速第一。東部沿海地區改革開放以來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大放異彩,整個國家經濟轉向內需經濟後中西部城市的崛起將是大勢所趨。

2017年中國城市經濟出口依存度排名: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投資方向與國內城市競爭

從2017年中國城市經濟出口依存度角度,出口依存度排名靠前的城市必然將在短期內受到較大沖擊,出口依存度越低的城市在過去受益於外向型經濟較少,反而經濟會在以後收益於產業轉移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