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崛起的時機、失利的現實以及未來的發展

2016年,微軟發佈了一款針對18歲到24歲的青少年的名為Tay的在線聊天機器人,除了人工智能技術,Tay的認知內容主要由包括即興喜劇演員在內的作家精心創作而成。但由於Tay初始狀態對世界一無所知,並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於是在短短不到24小時內便被“教導”成為了一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在這種情況下,微軟不得不將其緊急關停。對此,微軟副總裁Peter Lee在一篇博文中表示,“我們對未提前看到這種可能性承擔全部責任。”


聊天機器人崛起的時機、失利的現實以及未來的發展


雖然Tay很快走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微軟以及其他社交媒體巨頭就聊天機器人的研發競爭並沒有因此停下。同一年,Facebook在其F8開發者大會上宣佈開放Messenger Platform,以及聊天機器人串接Messenger的API和後臺功能。這對聊天機器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什麼呢?

當時App的熱度已經有了大幅度減退,以美國市場為例,65%的用戶每月App的下載量為0,這就意味著推動用戶下載應用的成本越來越高,反過來,開發者的研發成本也開始遞增。同時,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集中到社交類應用中,比如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微信等。而Facebook宣佈開放API後,便為聊天機器人的火熱添了一把柴火,使其燒的更旺了。

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的流行,似乎“聊天機器人+人工智能”成為了當下發展的一種趨勢,不管是語音助理,還是電商客服亦或是預約系統的未來發展,似乎都開始了“大融合”的發展趨勢。

然而,到了2018年的今天,聊天機器人的狂熱已經驟減。每次談到聊天機器人,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更多的是“+1”系列,比如“留言+1獲取相關優惠”、“留言即可獲得XXX”......人們想象中聰明伶俐,可以與人類對話入流的機器人好像從未出現過。對此,外媒曾評論道:“我不確定能不能說聊天機器人死了,因為我不知道它是否活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