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青山叠翠,草木葱茏;溪水潺潺,天蓝水碧;红墙黛瓦,村居整齐……走进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如同进入一幅和谐美好的富美乡村图。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风景如画的富美乡村,2010年前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破旧”“落后”一度是穿洞村的代名词。

谈到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富美村的原因,穿洞村村委会主任李志军认为,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经验和思想理念、搭舞台唱好“文化戏”等措施,为穿洞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是关键,“文化是乡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

“以前,村里有几户村民种烤烟,卖了钱就去赌博。”李志军说,2010年,村里修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因为占用土地,一些村民堵路不让修,在村支两委做了大量工作后,村民才撤掉堵路的石头、树木等障碍。这种思想上的堕落之风,是造成部分人贫困的原因之一。

为从思想上解决阻碍穿洞村发展的难题,2011年,穿洞村成立村规民约办公室,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规民约,经过不断修改完善,目前村规民约共有十四章六十六条,内容涵盖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管理、民风民俗等方面,以此来提升村民的精气神,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从2012年起,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村和穿洞村结成对子。“结对之初,华西村党委表示给我们500万元,我们当时就拒绝了。”李志军说。

“其他村都要钱,你们居然不要。”穿洞村村支两委的做法让华西村干部很诧异。

“我们要的是学习人家发展的经验和先进理念。”李志军说,这种“不要钱、要思想”的想法令华西村刮目相看。自此,两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多次互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穿洞村每年都会派四、五十人去华西村学习,华西村也会派人前来交流和指导,每年来的也有三、四十人。

有了华西村这个“富亲戚”,穿洞人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发展理念。在交流过程中,华西村指导穿洞村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帮助穿洞村选择瓦厂等发展项目。

与华西村的合作交流,助推了穿洞村的产业发展。目前,服装厂是穿洞村最大的产业项目,已于去年8月21日投产,现阶段主要生产校服和工装,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今年,仅服装厂就有望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利润达300万元。

这几年,穿洞村每年还为华西村定制生产大米,价格高达12元/斤,一年要生产30多吨。

随着产业的发展,穿洞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富了,文化养分也深深扎根乡土。2015年,穿洞村结合本地民族文化特色修建了穿洞民族文化广场,搭建民乐坊,给大家提供圆梦的文化舞台。每到节假日,村民就会到广场上载歌载舞。每逢“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对山歌、竹竿舞等文艺活动都会吸引周边村民赶来观看。

如今,行走在村里,随处可以感受到穿洞村的文化气息——127米长的乡风文明宣传画,民族元素彰显;主题文化长廊上,“多元包容”“仁德有序”“以和为贵”等标语令人注目;上百年的古庙,诉说着悠悠历史。“我爱这里的文化,喜欢这里的生活。”62岁的卢天福在县城有房,但一退休就回到穿洞村来住了。

“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文化是灵魂,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对穿洞村而言,坚守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传承好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是关键。”李志军说。

「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基层」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文化“活水”浇开乡村振兴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