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執行力差的根源是什麼?管理者最該反思!

員工執行力差,諸多領導者都有疑惑和猜測:是因為工資太低?還是因為中高層管理不善?這些好像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員工執行力差,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員工執行力差的根源是什麼?管理者最該反思!

一、 兩個平衡無法維持是源頭

一個是執行力與保障生產經營穩定正常的矛盾,另一個是想提升員工執行力但不敢打破現有平衡的矛盾。在這兩個矛盾的影響下,管理人員畏手畏腳,制約了管理人員大膽管理的思維,他們管的嚴了,員工會起鬨,會有流失率,會暫時影響生產經營的正常秩序,會導致產量質量下降,自身難保,所以這兩個矛盾長期下不了狠心去解決,導致員工執行力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平衡狀態,有很多生產效率達不到70%,這個僵局不打破,員工的執行力是根本無法得到改善的。

員工執行力差的根源是什麼?管理者最該反思!

二、 人性化不等於人情化

很多企業誤將“人性化”等同於“人情化”,認為打造人性化氛圍,員工就得本本分分,不應該吵吵鬧鬧,更不得提意見,只管執行上級決定和命令即可。這樣的管理,不僅體現不出人性化,還會使得制度得不到落實,機制運行受阻,最終執行力更得不到提高。

三、管理層不強勢

員工執行力不高,都是管理層給“慣”的。管理層的氛圍都是“講理型”的,遇到問題就找各種藉口來支撐此前做的事情的合理性和正確性,卻不反思為何執行力不高。而在管理基層員工的時候,管理者也一味的講理,一味地妥協,與員工講得了理嗎?漸漸地,這種妥協退讓的管理氛圍一形成,就很難打破了。所以,建議做執行層面基層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與員工打成片,能用員工的語言進行管理。

員工執行力差的根源是什麼?管理者最該反思!

四、激勵機制不恰當

現在處於“用工荒”時代,招人難是不少企業都面臨的問題。為了留住人,不少企業都奉行“一切用錢來解決”的激勵機制。員工執行差就給錢,加工資,加福利;員工流失率高,漲漲漲,結果把員工的慾望越漲越高,形成了:“員工鬧——單位妥協——滿足員工條件——執行力好一陣了——恢復原樣——接著鬧……”這樣扭曲的激勵機制不打破,不願意忍受一時的痛苦,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成本一天天的上升,效率還是那個老樣子,把公司拖跨了,員工又到下一家,根本沒有什麼感恩與忠誠可言。或許領導者可以考慮換種方式,比如對核心員工實行股權激勵,一旦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有了直接聯繫,執行力自然會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