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前景堪忧!京东便利店竟成“烂尾工程”?

要说今年电商圈最“红”的大佬,如果刘强东自称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目前,深陷“性侵丑闻”的刘强东似乎自身难保,没有“二号人物”的京东也是麻烦不断。


去年4月,刘强东放言,未来五年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然而,北京商报昨天刊发的长篇报道称,京东的这一“宏图伟业”,似乎正在变成一个“烂尾工程”。

盲目扩张前景堪忧!京东便利店竟成“烂尾工程”?

据报道,此前京东便利店为了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主要采用收编传统夫妻店即“翻牌加盟”的模式拓展。这样的加盟模式虽然有利于京东便利店的快速扩张,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刘强东定下的开100万家店的“小目标”。但是“求量不求质”的手段也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京东便利店出现了店面陈列欠佳、经营手段传统、盈利水平不一等问题。不少普通顾客表示,无论从门店装修、购物到付款,京东便利店和传统的小卖店并无什么差别。

盲目扩张前景堪忧!京东便利店竟成“烂尾工程”?

(夫妻店风格“浓厚”的京东便利店)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北五环外的回龙观社区周边约有两家京东便利店,而作为竞争对手的苏宁小店已经开至8家,对京东便利店几乎形成“围剿”之势。同属于电商巨头所开设的实体小店,二者分别采取了直营和松散加盟模式,商品、服务等方面呈现的效果也存在鲜明对比。

尽管开业已一年多,但记者发现,京东便利店在整体形象上依然没有较大升级,“杂乱”、“小卖铺”、“货不全”等字眼在点评网站上也随处可见。一位京东便利店店主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加盟京东便利店后主要就是从京东进货,可以保证商品的正品品质,但是在商品陈列、店铺管理等方面的体系标准基本还是靠自己摸索。

京东便利店目前采取的加盟模式虽然有助于加速扩张,但是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由于订货、管理等基本上凭店主个人感觉和经验,直接导致了店面形象欠佳、营销手段传统、经营方式落后等弊病,顾客推开的虽然是“京东便利店”的门,但扑面而来的还是传统夫妻小卖铺的气息。


京东便利店墨天店和苏宁小店回龙观七店仅相隔500米,苏宁小店门店内装修、货架标识等都是统一的苏宁风格,员工为苏宁聘请并穿着苏宁工服,京东便利店则由个人管理运营,仅墙壁上能看到带有京东字样的海报。商品方面,两者都以销售食品日杂为主。

为了吸引社区消费者,两家店都上线了生鲜商品,不同的是,苏宁小店的生鲜商品与快消品都来自苏宁供应链,每天根据店铺销售情况由苏宁物流配送到店,统一定价。

而京东便利店墨天店的生鲜销售区则由一个名为“57优鲜”的供应商供货,销售价格由店家自己决定。记者走访时还发现生鲜货架有较多空置,仅有少量蔬菜水果,店家表示是与供应商在配送频次、价格等方面尚未谈拢。

对此,京东似乎也在积极想办法想要扭转现状。据北京商报报道,京东正筹划开设京东便利店以外的直营店铺,部分团队人员来自北京其他传统便利店品牌。近日,京东也确实从北京711挖走了5位管理层人士。

空降管理人才和转型直营,是否能成为“医治”京东便利店“顽疾”的良方?对此,业内专业人士表示恐怕难!对于京东便利店的快速扩张,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曾表示,尽管京东便利店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京东对门店的控制十分有限,可以发挥的空间也很局促,因此还是要走自营路线。虽然京东在供应链上的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对商品数据的掌握很深入,但是开直营便利店的话,则要直面实体便利店经营所要面临的来自租金、人工和商品开发三个方面的难题,仍要经历不小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