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噶丹桑披罗布岭,俗称桑披岭寺,“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证明桑披寺与拉萨噶丹寺的历史渊源。“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之意,“岭”即寺庙,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兴修桑披寺的这一历史事件在民间传为:若·崩松本洛是乡城水洼南那岗寺庙的主持,南那岗寺属格鲁派,由于当时倍受其它教派的欺辱,他便亲赴西藏向五世0状告其它教派。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1936年,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桑披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寺庙僧侣和乡城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送行、筹粮运草、收养伤病员,红军-萧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民,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从此,桑披寺又成了“藏汉团结”的象征。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1995年10月,根据县城城市规划以及大部分喇嘛的意愿,桑披寺迁址至巴姆山麓的同沙宫修建。新寺的建筑设计在旧寺的原型上,参考和鉴收拉萨三大寺、安多塔尔寺及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等藏区著名格鲁派寺院的设计而规划修建。从主殿的规模以及泥塑、木刻、铜雕和装饰绘画等的技术水平与微妙精细处来讲,绝对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寺的修建凝聚了乡城所有能工巧匠的智慧,整个寺院的建筑设计、雕塑、绘画等均为乡城的本地民间艺人所为,是乡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和象征,也是乡城人民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座圣殿,一座文化旅游的精品。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在藏区,寺庙堪称藏族艺术的博物馆,寺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铜雕泥塑等,都无不让人看了叫绝。桑披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从它的艺术角度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三大类。

雕梁画栋——噶丹桑披罗布岭

桑披寺的雕塑艺术以质为铜雕、泥塑、木刻三大类。铜雕和泥塑主要为佛像类,而木刻大多为装饰效用,寺内的蟠龙柱、-宝座、东南北三大门都是桑披寺木雕技艺最高水准的艺术品。木雕技法大致有浮雕、镂雕、双层雕等,大至数米,小至寸许,于佛塔、坐床、门窗、梁柱、扶栏等处都雕有各类佛像、吉祥图、鸟兽及花木等,每件作品都经精雕细琢,生动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