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失街亭,在三国演义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原著和影视剧里描写和表达也是非常详尽。街亭失守,不仅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半途而废,同时又损失了蜀汉一员悍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得不偿失的。

根据史学家的分析,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街亭固然是马谡的重大过错,但并不一定非要选择杀头的办法,但是诸葛亮却断然处斩了马谡,这是为什么呢?以作者之见,一是诸葛亮想起刘备的遗言,马谡不堪重用,造成今天失误,非常悔恨觉得对不起先帝,只有处斩马谡才方能对得起刘备,诸葛亮对刘备的衷心,那可是昭昭如日月的。

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第二方面,马谡在守街亭之前是立有军令状的,也是因为这份军令状才造成了诸葛亮非杀不可,不杀不足以立威信。尤其是失街亭是第一次北伐就造成了这样的重大失误,要是不惩治马谡,以后的北伐会更难推进。

那么还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诸葛亮本来就看马谡不顺眼想杀了他?以作者之见,绝对不会的。这从马谡被处斩后诸葛亮哭的昏厥可以看出,另外作者分析还有三大原因:

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第一,马谡是亲信。

先说马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在蜀汉阵营里,也算绝对的人才。马良很早就追随了刘备,而且和诸葛亮的私交非常好,后来马良在战争中阵亡了,就把弟弟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马良的弟弟马谡也非常之好,曾经马谡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意思就是说丞相看待我马谡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儿子,我马谡看待丞相您呢,就像看待我的父亲。因此可以推测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就是如父的长兄,是有感情的。

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第二,马谡是人才。

根据《三国志·马良传》的记载,马谡这个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非常有才华,熟读兵书,也喜欢讨论战争这类的问题,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据记载,诸葛亮经常把马谡叫过来谈话,一谈就是一整天,叫做自昼达夜,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日理万机的人,大小事都要过问,事必躬亲,每个事情都要亲自打理,没有时间聊天,和马谡谈话却一谈一整天,说明马谡这个人谈话当中,确实有过人的见解。

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另外马谡非常有才,也是有记载的。话说,诸葛亮南征的时候,马谡去送行,送了好远,分别时,诸葛亮拉着马谡的手说,我们策划了好几年了,这次终于出征了,你有什么重要的话对我说了。

马谡说了十六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个在《三国志·马良传》裴注引《襄阳记》有记载,说的是,你要让南蛮臣服,更多的是要靠德,靠感化,而不是靠武力的威胁,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这才有了后面的七擒孟获。当然,如果没有马谡这话,诸葛亮也会这样做,但至少说明马谡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

三国演义:失街亭,诸葛亮到底想不想杀马谡?

第三,马谡有威望。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杀马谡的时候,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也就是说军中的十万人哭了,说明马谡在群众中是有威望的。马谡治军严明,又恩罚分明,深得军中将士爱戴。

马谡是亲信,是人才,又有威望,所以诸葛亮也是不想杀他的。读者大人们,你们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