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85歲的柳百成院士打開電腦展示了一張照片。電腦屏幕上,是1978年12月26日拍攝於人民大會堂前的一張黑白合影。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國第一批留美訪問學者出發前在人民大會堂合影留念。

那一晚,柳百成作為留美學者總領隊,帶領51位學者登上飛往美國的航班,打開了中美間教育和科學交流的大門,吹響了我國對外學術交流的號角。

那是中美正式建交前夕,在鄧小平訪問美國前,在中國科學技術研究幾乎停滯了20年的大背景下,新中國首批赴美留學的訪問學者在萬眾矚目中踏上了行程。

40年風起雲湧,40年滄桑鉅變。走在初秋的清華園裡,風乍起,吹動柳百成滿頭銀髮。當往事一一劃過腦海,那些歷史瞬間都匯成柳百成一句輕輕的感慨:“知識分子的春天來了。”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柳百成:1933年出生,上海人。195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並留校任教。1978年至1981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進修。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協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現為清華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教授。

1978年,大地回春時節,鄧小平在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在經歷了十年動亂後,鄧小平明確釋放出鼓勵科學人才出國學習的信號。

3個月後的6月23日,在中南海含秀軒,鄧小平聽取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劉達的工作彙報,又一次談到了派遣留學生的問題。這次談話在日後被稱為“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講話”。

那時的柳百成,已經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了20多年書。他聽到了一些風聲,知道國家可能要選派學者赴美留學,但他不敢對自己抱希望。

柳百成出生在上海一個資本家家庭,儘管1955年他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獲得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並留校任教,但家庭出身讓他沒能通過之前兩次赴蘇聯留學的政審。所以,這一次,他也不敢再想留學的事。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54年,柳百成於清華圖書館前。


與此同時,教育部已經在迅速落實鄧小平的指示,最後定下首批公費留美學者的名額為50人。選拔則到了新學年開學的9月,柳百成有幸獲得了參加清華大學校內選拔的資格。

校內選拔在清華主樓後廳,來自各個院系的200多名教師聚集在這裡參加英語考試。“考英語,我算是佔了優勢。”在上海長大的柳百成,小學和中學都就讀於最好的教會學校,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參加工作後,即便在“文革”期間,柳百成也是白天勞動,晚上學習英文刊物。

於是,柳百成順理成章地名列前茅,最後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統考,從全國800多名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公費留美學者。

“真是喜從天降的感覺。”直到今天,柳百成還能清晰回想起接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感受。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沒過多久,教育部對這些即將赴美的學者進行集中培訓。“培訓是50人,上飛機時多了兩個人。”——北京大學教師姜伯駒和張恭慶獲得美國獎學金,即將前往進修,於是也被納入首批留美學者名單。

“培訓的同時還在趕製西裝和大衣。那時我們都很清貧,也不敢穿西裝,所以大家都沒有西裝。現在要出國了,代表國家形象,就給我們每人做兩套西裝和一件大衣。”那會兒,全北京只有王府井百貨大樓附近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可以做西裝,憑證定製。

西裝還在趕製,又一件引發全世界關注的大事發生了——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報》發表,宣佈1979年元旦兩國正式建交,且鄧小平確定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意味著,柳百成的出國行程要提前。

12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這些學者。“他囑咐我們,要學習美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學習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赴法留學時的求學態度,要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那一晚,他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柳百成被任命為總領隊。

帶隊的柳百成身負“重任”:52位留美學者的全部經費——50美元都在他手裡。因為中美尚未直航,飛機要經停巴黎,這50美元夠不夠吃飯?

好在我駐法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解決了他們的吃飯問題,但也帶來一個消息:在他們抵美的第一站紐約,已經有大批美國記者守在機場了。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78年12月,柳百成與第一批赴美學者抵達紐約機場。

柳百成和其他4名領隊就在飛機上開會,最後決定接受美國媒體的採訪。於是,5人起草了一份聲明。柳百成在最後寫道:“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美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我們不遠萬里來到美國,不僅是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為了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而來。”

航班抵達紐約時已是深夜,但機場猶如白晝,幾十家媒體的攝像機、鎂光燈把柳百成和其他人團團圍住。那份事先準備好的聲明起了作用。留美學者中英語最好的吳葆禎醫生一字一句宣讀。這一幕成了很多美國媒體第二天的頭條新聞。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79年,清華大學一同赴美國留學的9位訪問學者在華盛頓合影留念 。

對柳百成而言,這是人生第一次走出國門;對新中國而言,這是對外開放的起點。從這裡開始,一連串載入史冊的故事即將發生。


1979年1月1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舉行開館升旗儀式。52名留美學者和首任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一起參加了升旗儀式。

1979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一,鄧小平訪美。52位留美學者也接到了參加歡迎活動的邀請函。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正式掛牌後,柳百成(左)在大使館前留影。

柳百成接到的是白宮邀請函,上面有詳細的行程安排——1月29日上午9時55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將乘車抵達白宮。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柳百成至今仍保存著當年白宮發出的鄧小平歡迎儀式邀請函。

“心情無比激動啊!”沉浸在回憶中的柳百成抬頭挺胸,彷彿時間重回到40年前。當時的柳百成並不知道,鄧小平此訪還框定了中美科技與教育交流的大方向。在鄧小平訪美后的一年裡,1025位中國學者、學生赴美留學。

在柳百成心中,愛國總是擺在第一位的。在派出留美學者前,國內很多質疑聲,擔心他們去了不回來,但柳百成從未想過不回國。經歷過抗戰的艱苦歲月,他心底早已烙下“家國”二字。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柳百成在華盛頓的生活工作照。


1981年,52位赴美留學的學者陸續回國,無一人滯留美國。回國後,他們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人物:52人中有7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獲得眾多的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他們絕大多數在高校耕耘,培養出難以計數的科研工作者。

時空交錯。40年前,古老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由一群文質彬彬的學者最先推開。有意思的是,在柳百成歸國那一年,他的弟弟柳百新也赴加州理工學院訪問研究兩年,200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50美元+趕製的西裝,新中國首批留學生輕裝上陣,帶回一身榮光


1979年,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學電子顯微探針實驗室學習。


清華園裡,兄弟院士一前一後的留學經歷,彷彿時代的齒輪,咬合緊密,成為清華園中一段被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陳霖 徐力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