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不是房子漏水?读了《诗经》才知道,古人真风雅

说到写到“房子漏水”的诗歌,最有名的莫过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几乎大家都背过。所以,房子漏水在我们的映像里,就成了生活窘迫的代名词了。但是你知道吗,同样是诗歌,甚至地位还超过杜甫的诗歌,却给了“房子漏水”截然不同的定义!既励志、又风雅,完全扭转了那个穷酸和饥寒交迫的凄苦形象——它就是《诗经》。

“屋漏”不是房子漏水?读了《诗经》才知道,古人真风雅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集,可以说是华夏诗歌的开端,就连杜甫也是读着它长大的呢。而诗经里,同样也有一首写房子漏水的诗,只不过诗经里的“漏水”,和杜甫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这主要还是我们汉字的原因。

因为我们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幸好汉字大多是象形字,遇到一时间不能理解的词,还可以从其字形和字面意思进行联想,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合适很有用的。可是,有些情况下,非常简单的一个词,其含义根本就不是我们从字面上联想出来的那样。

那么诗经里哪一首诗写到了“房子漏水”呢?它就是《大雅.抑》,其实应该写作《大雅.懿》。怎么样,这题目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了吧。这种情况在《诗经》里非常普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假字。我们来看其中的一段原诗: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屋漏”不是房子漏水?读了《诗经》才知道,古人真风雅

这段诗歌里,没有啥生僻字,大家基本都认识,其中的“屋漏”,反正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是当成“房子漏水”来理解的。可是怎么也不能和上下文结合到一起,有点“断片”的味道。如果“屋漏”是房子漏水的话,那么“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翻译出来就是:“在你的家里相会,而且无愧于房子漏水”,难不成,这个主人是一个穷人?即使是穷人,为什么会对“屋漏”要感到惭愧呢?真这么理解的话,假如这首诗的作者地下有知,真不知道会怎么看我们现代人。

其实,“屋漏”这个词,在这里虽然和房子有关,偏偏就和漏水没有任何关系。目前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这“屋漏”啊,其实是古人房间里的一种设施。因为古人比较迷信,会在房间的西北角上设置一个“帐幕”,用来安置神明。于是“不愧于屋漏”就是不愧于神明,意味着光明磊落,是不是觉得古人很有意思,就连迷个信也这么风雅?

“屋漏”不是房子漏水?读了《诗经》才知道,古人真风雅

还有一种说法,他们联系到稍微近代的实际情况,由于安放祖宗神位的地方,都是祠堂、厅堂之类的建筑,这些堂的前面都开有“天井”用来采光,以消除堂内的阴暗感。而“天井”能够接纳雨水,就是“漏”雨的地方,所以“屋漏”就是有天井可漏雨水的“堂”,这个说法其实也说得通。

这就是《诗经.大雅.抑》里的“屋漏”,是不是和我们平常的理解完全相反?不知道这两种说法里,您更倾向哪一种?我是燕无衣传统文化,带您寻找传统文化里那些有趣的风雅故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