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搗衣,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服飾風俗。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種在中國尚未普及,服裝通常只能用絲織品及葛麻等。絲織品當然只能供貴族穿戴,尋常人家大多穿葛麻。葛麻織品太硬,穿著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搗柔軟平整。搗衣目的只是把衣服錘鬆軟平整,只須在家裡即可,且一般在秋季夜晚進行。一是準備寒衣,另外也是藉助月光,省了點油燈的開銷。知道了這些,也就明白了古代婦女為什麼常常在秋月之下搗衣的原因。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搗衣在古詩詞中,也就有了它特殊的意象,淒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詩人詞人們往往藉此來表現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比如:

大詩人李白就有《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北朝溫子升《搗衣詩》:“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香杵紋砧知近遠,傳聲遞響何淒涼。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蠮螉塞邊絕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

在前面的文章裡,我也曾介紹過賀鑄的一首關於搗衣的思婦詞:“收錦字,下鴛機。淨拂床砧夜搗衣。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今天的文章裡,我再向您介紹他另外四首思婦詞。這四首詞,也是通過對秋夜搗衣的描寫,來表現思婦對戍守邊關丈夫的思念之情的。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1.古搗練子 杵聲齊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搗衣石長年累月的使用,已經光潔平滑了,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晶瑩發亮,搗衣聲整齊而協調。搗完做好棉衣給丈夫寄去,在寫家信時止不住的眼淚都混在了墨跡裡。寄到玉門關已是萬里之外了,可是丈夫戍守的地方還在玉門關的西邊呢。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2.古搗練子 夜如年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秋月斜斜,北風陣陣,好像在催促著她儘快把衣服做好,送到戍邊的丈夫身邊。思婦在這深秋的夜晚,不停不歇地趕製征衣。千家萬戶穿透夜空的搗衣聲,久久不能讓人平靜,思婦每日辛苦勞作,每一個夜晚都是那麼漫長。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3.古搗練子 剪徵袍

拋練杵,傍窗紗。巧剪徵袍鬥出花。想見隴頭長戍客,授衣時節也思家。

搗好了衣服,做好了徵袍,還繡上了最漂亮的花朵圖案,那一針一線都寄託著她的無限思念。她想象著常年在外戍守邊關的丈夫,接到自己親手縫製的衣服,也應該會和自己一樣心情激動,思念著遠在萬里之遙的家人。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4.古搗練子 望書歸

邊堠遠,置郵稀。附與征衣襯鐵衣。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

邊關是那麼遙遠,終於盼來了官家置郵的驛使,除了寄信之外,還附上自己趕做的征衣。有它襯在裡頭,丈夫披上鐵甲就不會再感到寒冷。一夜之間能與丈夫在夢中相會好幾次,可事實上,下一年能收到他的回信,也就心滿意足了。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詞中只寫思婦,沒有正面寫征夫,卻深刻地寫出了戰爭之苦。那位令思婦念念不忘的征夫,即是那位“隴頭長戍客”,最好的情況是“授衣時節也思家”,想必思婦也能想到最壞的結果,因為非常可能“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當我們想到這一層後,再讀賀鑄的這幾首思婦詞,重新感受“搗就征衣淚墨題”、“勤不睡”、“夜如年”、“過年惟望得書歸”這些樸實的句子時,就會更感心酸。

北風前天轉涼,聲聲搗衣入夜長,賀鑄四首思婦詞,且把相思寄天涯

賀鑄的這一組小詞簡練概括,毫無雕琢,思婦形象鮮活生動,把閨中少婦思念遠征丈夫的情思寫得淋漓盡致。搗衣縫衣雖然辛苦,而且寄衣服又萬水千山,不知多久能寄到,就算是寄到了,戍邊的親人是否健在也不能確定。在這些不確定中,思婦在家裡孤獨的守候著,辛勤地操勞著家務,還如期做好征衣和家書一起寄去,也還常常在夢裡與征夫相見,更是期盼著收到從邊關寄來的家書。這是一位勤勞、善良、賢惠,又內心苦楚、孤寂,讓人同情悲哀,催人淚下的普通女子,掙扎在命運和社會的漩渦中,隨著賀鑄的幾首小詞,把透骨的相思寄到天涯,也留在了悽美的宋詞之中,一灑千百年,依舊辛酸悲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