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將於8日至1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節目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10月7日新華社)

近兩年,脫貧攻堅戰在全國“打”的火熱,上至中央各部委下至縣區各鄉鎮,處處都掀起了這場和貧困作戰的“鬥爭”。“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常說的一句話。一直以來,他一直帶著一心為民的家國情懷,關心貧困地區的發展、貧困百姓的生活、扶貧工作的推進。從天寒地凍的太行山區,到荒涼偏僻的隴西荒原;從巍峨險峭的大山深處,到透風漏雨的棚戶陋室,多次到我國最貧困、最落後的地區察真情、看真貧,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讓貧困地區的百姓看在眼裡,暖在心裡,這也堅定了擺脫貧困的決心和信心。

交通閉塞、嚴重缺水、基礎設施落後、貧困戶數多、等靠要思想嚴重、村幹待遇不高、後備村幹不足,資金整合使用效率不高,這些成為了偏遠地區貧困的主要問題,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選擇退縮並不能解決困難。對於有發展條件和能力的,產業幫扶;沒有發展條件的,搬出來;沒有發展能力的,托起來。在各單位挑選精幹力量組成駐村工作隊,到各貧困村全力抓基礎設施建設、動員村民搬到宜居的扶貧安置點、抓產業發展,動員群眾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等等。“要想富,先修路”,偏遠山區很多也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只是礙於無法銷售,因此,在條件惡劣的地區首先選擇打井修路,往往就能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擺脫了物質貧窮只是脫貧一部分,思想脫貧同樣重要。凡是用資金、項目能解決的貧困問題都不是難事,扶貧最難的還是怎麼讓貧困群眾擺脫扶貧不是發錢。脫貧不是養懶漢,送錢送物只能救“近火”,要知道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自力更生才能解“遠渴”。脫貧攻堅必須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去奮鬥,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舉全力幫扶,讓貧困戶主動奮鬥,才能在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