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德州扒雞:“德州扒雞”原名“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山東德州的傳統風味菜餚。它最初是由德州德順齋創制。在清朝光緒年間,該店用重1斤左右的壯嫩雞,先經油炸至金黃色,然後加口蘑、上等醬油、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和飴糖等調料精製而成。成菜色澤紅潤,肉質肥嫩,香氣撲鼻,越嚼越香,味道鮮美,不久便聞名全國。 紅燒大蝦:“紅燒大蝦”是山東膠東風味名菜。據郝懿行《海錯》一書中記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對蝦每年春秋兩季往返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對蝦以其肉厚、味鮮、色美、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

製作原料:嫩雞1只、口蘑、姜、醬油、精鹽、五香料(丁香、草果、白芷、砂仁、茴香)、飴糖。

製作方法:活雞宰殺褪毛,除去內臟,清水洗淨,將雞的左翅自脖下刀口插入,使翅尖由嘴內側伸出,別在雞背上,將雞的右翅也別在雞背上,再把腿骨用刀背輕輕砸斷並起交叉,將兩爪塞入腹內,晾乾水分;飴糖加清水調勻,均勻地抹在雞身上,炒鍋加油燒至八成熱,將雞放入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鍋上旺火加清水,放入炸好的雞和五香料包,生薑,精鹽,口蘑,醬油,燒沸後撇去浮沫,移微火上燜煮半小時,至雞酥爛即可,撈雞時注意保持雞皮不破,整雞不碎。

菜品特點:色澤紅潤,雞皮光亮,肉質肥嫩,香氣撲鼻,味道鮮美。

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九轉大腸:“九轉大腸”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在清光緒年間,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把豬大腸(直腸)經洗刷後,加香料用開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醬油、糖、香料等調味,首先製成了香肥可口的“紅燒大腸”,贏得顧客的歡迎,逐漸聞名於市。後來在製作方法上又有所改進,即將洗淨大腸入開水鍋中煮熟後,先入油鍋中炸,然後再加調料和香料烹製,使“紅燒大腸”的味道更為鮮美。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原料:豬大腸3條(重約75O克)。

輔料: 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香菜未1.5克,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許,蔥未、蒜未各5克,姜未2.5克,熟豬油500克(約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湯,精鹽。

做法:

1、將豬大腸洗淨,用50克醋和少許鹽裡外塗抹揉搓,除去粘液汙物,漂洗後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釐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

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人蔥、姜、蒜未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對,放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未即成。

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罈子肉:“罈子肉”是濟南名菜,始於清代。據傳首先創制該菜的是濟南鳳集樓飯店,大約在一百多年前,該店廚師用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放人瓷壇中慢火煨煮而成,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人們食後,感到非常適口,該菜由此著名。因肉用瓷壇燉成,故名“罈子肉”。[原料] 豬硬肋肉500克,冰糖15克,肉桂5克,蔥、姜各10克,醬油100克。

[做法]

1、將豬肋肉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入開水鍋焯5分鐘撈出,清水洗淨。蔥切成3.5釐米長的段。姜切成片。

2、把肉塊放入磁壇內,加醬油、冰糖、肉桂、蔥、姜、水(以浸沒肉塊為度),用盤子將壇口蓋好,在中火上燒開後移至微火上煨約3小時,至湯濃肉爛即成。

特點:色澤深紅,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鮮美可口。

關鍵: 原料選細皮白豬肉為宜,切勿用皮厚肉老的母豬肉。重用文火加蓋煨酥,保持原汁原味。

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四喜丸子:四喜丸子其實最為普通,不過是豬肥、瘦肉、冬菇等材料拌在一起做成的肉丸子,吃起來感覺也並不像菜名那樣讓人喜悅,不過這道菜倒是討了名稱的好,因象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件喜事而成了魯菜中的一大名菜。

製作原料:豬肥、瘦肉(1:4)、冬菇、冬筍、雞蛋、蔥、姜、醬油、紹酒、精鹽、花椒、八角、味精、溼澱粉、花生油。

製作方法::將豬肥肉切0.3釐米的丁,瘦肉剁成細茸,放入碗內,加入雞蛋、蔥薑末、溼澱粉、醬油、紹酒拌勻,做成四個大小一致的丸子備用。冬菇、冬筍洗淨均勻切成片,炒鍋放入花生油,上中火燒六成熱(約150℃)時放入肉丸,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入碗內加入醬油、紹酒、花椒、八角、清湯入籠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擺入大盤內。原湯潷入鍋內,加冬筍片、冬菇片,用旺火燒開,放入味精、蔥油拌勻,用溼澱粉勾芡,澆在九子上即可。

菜品特點:色澤紅潤,鮮香糯嫩。

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紅燒大蝦:色澤紅潤油亮,蝦肉鮮嫩,滋味鮮美。 是山東膠東風味名菜。

膠東半島海岸線長,海味珍饈眾多,對蝦就是其中之一。據郝懿行《海錯》一書中記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對蝦每年春秋兩季往返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對蝦以其肉厚、味鮮、色美、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

“紅燒大蝦”歷來是魯菜中膾灸人口的名菜佳餚,其色澤之美、口味之佳,久為人們所稱道。

大對蝦四對(約重1000克),白糖75克,雞湯150克,醬油,醋各5克,精鹽0.5克,味精1克,紹酒15克,蔥2克,姜1.5克,熟豬油500克(約耗50克)。

1、將對蝦頭部的沙包去掉,抽去蝦腸,留皮,用清水洗淨。蔥、姜切成片。

2、炒鍋內放豬油,在旺火上燒至八成熱,放入對蝦,炸至五成熟撈出。炒鍋內留油50克,下蔥、姜炸出香味,再放入雞湯、白糖、醋、醬油、精鹽、紹酒、味精及大蝦,用微火(火靠)5分鐘,取出大蝦(撈出蔥、姜不用),整齊地擺入盤內,然後將原汁澆在大蝦上即成。

特點: 色澤紅潤油亮,蝦肉鮮嫩,滋味鮮美。

關鍵: 要用新鮮對蝦,必須洗刷乾淨,否則會有異味。烹製時滷汁要濃厚,緊包對蝦,以便入味。

五大經典美味魯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