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叶教育|家庭教育:陪读有意,成长无情

仟叶教育想要告诉各位家长:"陪读"对许多家长来说,早就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中学,由中小学生的父母组成的"陪读大军"已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陪读是很多家长不得不做的事,但是如果父母陪读有误,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家长如何正确陪读。

1.“陪”孩子更要“读”孩子

陪读陪读,既要“陪”孩子,又要“读”孩子。遗憾的是,有的家长都注意到了“陪”,而忘记了“读”。36岁的妈妈每天不得不在两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白天她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办公室副主任;下班后她成了5岁女儿的同桌,陪女儿上各种课外培训班。可是,她这种辛苦并没有收获女儿很好的学习效果。她曾经一年给女儿报了7个兴趣班,如今只剩下了3个。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牺牲那么多时间陪孩子,孩子却在各个班上都表现得很一般。

仟叶教育|家庭教育:陪读有意,成长无情

实际上,这位母亲在陪读中忽略了“读”孩子的过程。她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孩子是否愿意让她这样陪读。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陪”孩子容易,“读”孩子则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付出。既“陪”又“读”,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才是陪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2.“陪”是为了减压而不是增压

不论是为了照顾孩子生活起居,还是督促孩子专心学习,有一个原则不能忽视——家长陪读是为了帮助孩子减轻负担、远离陋习,而不是用“陪”的方式,让孩子时时感受家庭的过度期望和重压。一些家长在“陪读”时会反复叮嘱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认真学习,不然你就对不起我们在你身上下的功夫。”殊不知,这样的施压会压抑孩子的学习情绪,严重的话,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实际上,当家长在孩子身边“陪读”,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爱”的照顾时,无需家长多言,孩子自身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对不住家长的付出。当孩子成绩不佳时,他们就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这时,家长们要做的是更多地开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埋怨,要为孩子减负而非施压。

3.陪读是为了今后不用“陪”

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

仟叶教育想要告诉各位家长: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我们该想清楚,陪伴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才正确?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避免走入陪读的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