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翻譯:雲南省健康與發展研究會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關於本書

《環境健康社區指南》英文版由赫司普利健康組織出版於2008年,後由雲南省健康與發展研究會翻譯成中文版,於2012年出版(為公益出版物,可在網絡上免費下載,鏈接見文末)。

《環境健康社區指南》別開生面地採納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從社區的層面來促進環境健康的發展。編者獨具匠心,通過講述世界各地的社區故事,對貧困、觀念陳舊和城鎮化失調等造成不平衡發展的若干原因進行深刻的分析,引發讀者思考並探討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健康、貧困、氣候變化等關鍵問題及其應對之道。書中的改善環境健康的方法都是低成本、低技術的,強調充分利用本土智慧,因而尤其適合鄉村社區使用。以下摘選自本書第一章和第三章的部分內容。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什麼是環境健康?

大家都明白“改善兒童健康”和“改善家庭成員的健康”是什麼意思,那麼,“改善環境健康”又是什麼意思呢?

“環境健康”說的是:人類健康受到環境的影響,人類活動也影響環境的健康。

例如,食物、水和空氣受到汙染人就會生病。同樣,如果人類不重視空氣、水和土地的合理保護,環境也會“生病”,繼而引起人生病。所以說,保護環境也就保護了我們自己。


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也影響社區的健康。每個人都是自然資源的使用者,也是自然資源的分享者、保存者和保護者。

遺憾的是,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分享和利用自然資源。富人利用了大量的資源,而窮人只能使用極少的資源。即便在同一個社區裡,富人佔用的資源也比窮人多,而窮人們時常需要相互爭奪,才能從剩餘資源中分得一杯羹。自然資源分配的不公還會使窮人染上嚴重的疾病。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儘管我們把保護自然資源掛在嘴邊,但不公平的現象仍然繼續存在。對於依靠自然資源維持生計的大多數人來說,環境健康成了少數有錢有勢人的權利。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資源能夠滿足人的需求,卻滿足不了人的貪婪。”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人口太多,資源太少?

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和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而耗用資源的人口數量卻在持續地快速增長。因此資源與人口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分配和利用自然資源,而並非只是人口數量本身。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有人過多地耗用資源或汙染環境,就會給其他人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有人認為,環境保護的最好方法是“減少人口數量”,據此他們實施了“控制人口項目”。但人們的生活狀況並未因此得到改善,環境破壞、健康惡化和貧窮產生的原因也沒有因為實施項目得到根本消除。當家庭有了足以維護尊嚴、維持健康的生活資源後,往往不願多生孩子。只有政府、社區和反戰項目都致力於提高婦女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地位、降低兒童的死亡率,所謂的“人口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


企業控制資源不利於民眾健康

厄瓜多爾海岸森林被毀,引發了健康危機(見第1~9頁)。村民受僱於企業,砍光了樹木,失去了固土保水、阻擋暴風雨侵襲的森林,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多種重要的生活資源,如食物、薪柴、藥物、植物纖維等。像森林一類的自然資源一旦遭到破壞便難以恢復,這無異於竊取自然的資源,竊取社區的資源,也竊取子孫後代的資源。

不論是木材、石油、水、種子還是勞動力,企業控制自然資源的目的是盈利。對於依靠這些資源生存的當地人來說,企業幾乎不會考慮怎樣維持他們的生計或改善他們的生活。為了把當地資源銷售出去,企業會為當地居民提供短期的工作收入,但資源枯竭後企業會離開,而當地居民則會陷入更深的貧困之中。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建立社區公共機構

公正、公平的資源管理,指每一個居民在決定資源的利用和分配時,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公正和公平地管理資源的方式多種多樣,但都需要加強宣傳、把人們組織起來,共同合作,改變資源利用與分配不公的現象。

環境、健康問題歷來都是整個社區的問題,需要社區居民共同合作,確保資源共享。人們為了保持長期合作,結成社團或建立制度。

霍亂在厄瓜多爾流行時,“為了我們的健康”項目就在村莊成立了“公共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委員會”著手提高人們的防病意識,採取預防措施。為了更好地應對霍亂的流行,“委員會”還為人們提供知識(如怎樣製作口服補鹽液)和服務(如建造新型廁所和供水系統)。為了協助社區重建,鞏固重建成果,“委員會”還扶持診所,在學校、公園和人們的家裡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同時鼓勵村民組建團隊和建立運作機制,如“環境健康宣傳員”和“垃圾循環利用項目”等。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為了我們的健康”項目也與社區外的組織合作,爭取資金、技術、藥物等資源,讓村民自己管理和使用這些資源。同時社區也參與到項目的拓展計劃和決策中。當政府無力為社區提供基礎服務時,人們有必要效仿“為了我們的健康”項目,以制度建設來確保自己有一個健康的未來。一般而言,這樣的自發組織建立後,政府就會作出回應,履行其職責。

不同的個人或群體都有自己的資源需求。工人、農民、林場主、牧場主、工礦或土地開發商的資源需求是不同的,男性與女性的資源需求也不同。不同的資源需求會引發衝突,包括社區或組織間的衝突。有的衝突十分棘手,如短期利益與長期健康需求間的平衡,不同群體不同個人的資源需求。瞭解其中的差別並非易事,嘗試解決需求中的衝突也很艱難,因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社區公共機構往往需要時間。找到讓每個人都能為實現長遠的健康目標付出努力的方法,這有助於解決需求衝突,建立一個有效的社區制度以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


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指保持長期發展的能力。不論是社區組織及其運作(如衛生所、垃圾循環利用項目),還是自然資源(如森林、土地、溫泉)的開發、利用,以及社區的發展,如果是不可持續的,就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

可持續還包括這樣的內涵,既能滿足人們當前的日常需要,也要考慮子孫後代的需求。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理方法貫穿全書,主要通過那些專門收集的案例來體現。不過,在接下來的幾頁中,將闡述可持續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原則。


尊重生命之網

自然界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有植物、動物、昆蟲和人類。“生物多樣性”是用來描述地球上無數不同生物存在的科學術語。在“生物多樣性”這個術語出現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在給孩子們講述與生命之網有關的知識。生物多樣性有賴於生命之網的存在。生命之網是所有生物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的,就像蜘蛛網那樣,由千絲萬縷的蛛絲相互聯繫、交織在一起,相互支持。

例如,人採果為食,從中獲得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果實的形成得益於昆蟲的授粉;鳥類以昆蟲為食,同時它又是狐狸的食物。當狐狸因偷雞而被過度獵殺時,鳥的數量就會增加,昆蟲因此又會被過多捕食。過度獵殺狐狸的結果是果實減少。可見,在一個區域裡,花、昆蟲、鳥類和狐狸會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均衡數量。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生物本身,還在於通過生物鏈來保護人類健康。

不幸的是,當前每年都有多種動植物滅絕,全球正面臨著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

破壞生命之網,會引發新疾病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意味著動植物種類的減少,動物、植物、人類之間的自然平衡被打破。

自然平衡打破會引發新的疾病。以下兩個例子說的是砍伐森林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從而產生了新的疾病:

  • 在非洲,熱帶雨林被伐後建起了城鎮和農場,由昆蟲傳播的黑熱病、黃熱病和昏睡症也隨之爆發。因為森林消失後,土壤吸收不了的多餘水分積聚成塘窪,昆蟲的天敵也失去了棲息地,傳播疾病的昆蟲隨之大量繁殖起來。

  • 白足鼠是北美洲的一種鼠類,森林被大量砍伐之後,使其食物數量增加,天敵數量減少,白足鼠大量繁殖。白足鼠所攜帶的萊姆病隨即傳給了人。

生物多樣性與植物藥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大多數藥物源自植物。當森林遭毀、河流枯竭、溼地乾涸,許多植物也隨之消失。與此同時,人類使用這些植物治療疾病及相關的傳統知識也會消失。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鏈,能讓我們的文化傳統和醫療傳統得到傳承。


生物多樣性與健康飲食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健康的飲食離不開多種食物,如水果、蔬菜、穀物,以及野生食物(如漿果、魚、野生動物)等。當失去生物多樣性時,人類也會失去了許多賴以維持健康的食物。那麼,整個社區將面臨由營養不良導致的健康問題。


生物多樣性與提高作物產量

所有的糧食作物都是野生植物經過數千年的栽培進化而來,如大米、玉米和小麥。糧食作物的良好生長也有賴於昆蟲或其他動物。

農業的工業化需要使用大型農業機械和有毒化合物來提高作物產量。由於有毒化合物會消滅有益的植物和昆蟲,破壞土壤,所以增產只是短期的,而且增產的作物也只是單一的。若干年後,維護人類健康所需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會減少。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可持續的耕作方法既能增產糧食,也能減少病蟲危害。這些方法能促進有益昆蟲和動物的生存,用農家肥培肥土壤,用樹木和植物保護土壤(見第279~316頁)。種類多樣的農作物也有利於改善人們的營養和促進健康。


生物多樣性與水資源保護

砍伐森林和工業化種植都會導致旱季土壤水分流失、溪流枯竭,化肥和殺蟲劑會從農田進入河流、湖泊,汙染水體。


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社區

人類的種種生計活動離不開自然資源。沒有了資源,貧困也就會隨之而來。在農耕地區,農田的工業化的耕作讓有的人背上債務,讓有的人失去土地。


恢復生命之網

一種生物的消失,會影響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類自己。第1~9頁中,芒格拉羅託鎮的居民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食物來源和收入;當暴雨來襲時,他們又失去了家園。居民由此認識到,重新種植樹木並不單純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或者生產蜂蜜,而是要讓土地恢復到健康狀態,讓社區保持更多有益健康的動物和植物。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與自然和諧共處

自然界中,沒有什麼是多餘的,任何一種物質都有著獨特的用途和作用。自然界中資源再生的方式就是讓資源在生物圈裡循環,這種再生方式不產生任何廢物。

遺憾的是,由於自然循環受到人類的干擾、工業生產的干擾,造成嚴重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

效仿自然界的循環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效仿自然界的循環


菲律賓的環境健康促進工作者認為:

當人們認識到讓自然資源迴歸自然的重要性,就會效仿自然循環來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

在家庭、社區和工廠開展資源的循環利用,如堆肥、玻璃瓶和易拉罐的回收與再利用,就是效仿自然循環,減少垃圾,重複利用資源,也是促進環境健康的舉措。

工業生產中效仿自然界的循環

菲律賓的環境健康促進工作者還有另一個說法:

大多數有毒汙染物都與工業生產有關。即使如此,工業也能向自然循環學到能源、材料再利用的過程,這一過程稱為清潔生產。清潔生產的第一步是回收全部廢棄物。如果廢棄物,如有毒化學物,不能被回收利用的話,就必須進行安全處理,要逐步減少或最終放棄使用不能循環利用的材料。企業的可持續生產必須建立在保護所有勞動者的健康權利的基礎上,而不是以製造危險、廢物和疾病為代價來謀取利益。


預警原則

企業研發新產品獲取更多利潤時,也會生產出無數的化合物,而且是自然界不曾有過的化合物。儘管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大部分都未經測試,但卻存在於我們每天購買的商品中。即使有人質疑某種化合物的安全性,但只要不能證明其有害性,就不能把它們從市場中清除,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這些化合物。

有科學家和社區領導者應用“預警原則”來指導決策。預警原則認為:

如果有理由相信某種物質會引起傷害,即使我們沒有確鑿證據,明智的做法是迴避,而不是冒險。

目前許多國家的做法與預警原則正好相反。只有在危害性得到確認後,才可能禁止使用。我們把這種做法稱為“僵死原則”。


健康行動成功的秘訣

(摘自第一章)

(以書中提到的厄瓜多爾“為了我們的健康”項目為例,)他們取得成功,是因為健康促進工作者採取了以下策略:

  • 上門服務:項目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傳授保持供水清潔的方法,同時也由此瞭解到村莊存在的環境健康問題,並得到村民的信任。
  • 帶動多方共同合作:當地社會團體、地方政府、國內和國際民間組織與衛生部門一起總結經驗,整合資源,共同合作控制疾病流行。避免了機構之間可能出現的工作重複或工作衝突。
  • 重視村民的作用:面對社區存在的健康問題,不責備村民,不完全依賴外部幫助,而是利用村民積累的經驗,為共同的目標採取行動。採取的方法是:藉助遊戲、木偶劇、歌曲、討 論和公眾教育等活動,把人們組織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經驗和知識。村民們看到自己的知識和行動在解決嚴重健康問題中發揮了作用後,參與項目行動的熱情被激發,同時也建立了信心。


寫給社區的環境健康指南


附本書目錄

環境健康社區指南

1 促進社區環境健康

2 社區衛生保健的宣傳與動員

3 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資源

4 環境權利與正義

5 水與健康

6 保護社區水資源

7 建造廁所

8 蚊子與健康

9 流域保護

10 森林

11 修復土地與植樹

12 社區的糧食安全

13 轉基因作物的謊言

14 農藥

15 可持續農業

16 有毒化學物質的危害

17 一個健康的家

18 固體廢棄物: 將健康風險轉變為資源

19 醫療廢棄物

20 預防和減少有毒物質的危害

21 採礦與健康

22 石油、疾病和人權

23 清潔能源

附錄A: 安全與突發事件

附錄B: 用法律來維護環境權

下載鏈接

http://hesperian.org/books-and-resources/resources-in-chinese

(赫司普利健康組織官網,本書是中文書列表中的第三冊)

無毒先鋒

“無毒先鋒”致力於抗擊“隱形汙染”,消除有毒化學品對中國人群的健康影響。目前工作聚焦於二噁英、鉛、鎘、毒塑料的汙染防治上,並主要通過科普傳播、政策研究、獨立檢測、社區互動、多元協作的方式,努力提升化學品環境管理在環保體系中的重要性。

願“無毒中國”—中國再無有毒化學品汙染受害者。

微 博:@無毒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