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宏观数据,摸清风险底细!

大家晚上好,新一期的《帮你读研报》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上期节目我们通过机构研报了解了一下央行最新公布的2018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本期节目我们聚焦一下5月宏观数据,看看券商分析师们作何解读?

第一部分:宏观研究

今天宏观研究部分,我们带给大家的是来自上海证券最新发布的一篇宏观经济报告。报告中指出: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回落0.2个百分点,仍保持高位增长;其中采矿业由负转正;制造业增长减缓;公共事业明显加快。医药、电子、汽车、黑色金属冶炼有所回升。1-5月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PPP监管加强以及地方融资环境收紧使得基建增速跌落10以下,成为拖累主项。制造业投资加快与PMI高景气运行相印证。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运行,销售止跌回升,但预计调控高压下难以持续。销售的回暖也促进了销售回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定金和预售款增长显著。今年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增,在开工的支撑下,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维持平稳。5月份消费同比增长8.5%,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本月汽车消费大幅下滑由正转负,拖累消费整体表现,或由于汽车类商品税收政策调整,导致居民推迟消费所致。工业生产平稳,需求相对低迷。供给侧改革方向下,“去杠杆”为核心的经济调控政策框架不变。但为托底经济,货币也不会收缩过紧,未来货币增长将在一个狭窄区域内实现“刀刃”增长。为维持货币平稳,未来6-12月再降准的概率是较高的。这也意味着货币延续稳中偏紧格局,但下半年有边际放松倾向。大宗商品价格进入回升后的走平波动期,企业效益有望继续改善。经济平稳+效益改善,将带来未来股市的持续向上行情。短期贸易战风险上升压制市场表现,但伴随监管冲击消退,以及流动性的边际改善,资本市场筑底态势将逐渐明了。2017年,中国的中长期流动性已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中国的短期流动性也将得到改善。在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金融机构2018年的报表扩张明显放缓,从而对短期流动性需求的下降趋势将逐步强化,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形成,债市正面临筑底回升态势!

聚焦宏观数据,摸清风险底细!

观点解读:经济运行仍然较为低迷,作为增长第一动力的投资受融资环境收紧、PPP监管加强等多政策因素的影响,回落较大;工业经营仍属正常;金融市场低迷和房产市场调控带来的预期变化,使得居民的财富感觉预期恶化,消费增长受到冲击。短期经济疲弱态势明显,预计这种局面仍将延续1-2季度。年底金融统计专项工作完成后,防风险态势将明朗,届时政策将会更具体化和明确,市场和经济也将回升,当前经济和市场的筑底态势短期仍将延续。从经济环境看,2018年将是中国经济走出持续6年“底部徘徊”阶段的起始之年,经济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加之风险底细摸清带来的市场确定性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将迎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部分:策略研究

今天的策略研究,我们选取的是来自国海证券最新发布的一篇策略报告,报告中指出:在市场调整之际,绩优、蓝筹重新成为避风港。过去四周(5月21日-6月15日),食品饮料、家电、休闲服务、钢铁、煤炭、金融、地产等表现相对较好,而上述行业大多是2017年市场表现较好的行业。在上述行业中,有消费、有周期,同时也有金融和地产等绩优、权重股,市场热点在过去四周大多在这些行业中轮番切换,这其实意味着市场情绪非常谨慎,投资者的布局仅限于在2017年已有过充分验证的投资逻辑。对于上述行业,他们的观点没有太多变化:(1)偏消费型行业大多不便宜,并且在2017年累计涨幅过高,对比筛选行业内细分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龙头的领先优势是关键;(2)周期以及金融地产等行业在当前宏观背景和流动性环境之下很难走出趋势性反转行情,既然是反弹,那么关注点就应更多的放在市场预期的悲观程度、股价以及估值的相对位置等问题上。

观点解读:对市场流动性的悲观预期仍是压抑市场的重要因素。除了CDR发行、中大市值新股上市等因素之外,市场对流动性的悲观预期正进一步扩散至股权质押。悲观预期的扭转很难依靠市场自身来完成,如果能在政策层面上对上述因素做出更为清晰、更为确定的阐述,那么将有助于扭转市场对流动性的悲观预期。另外,虽然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但这一因素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在市场预期中,当前压抑市场的主要是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悲观预期。

第三部分:行业研究

今天行业研究部分,我们给大家选取的是关于近期市场表现较好的农林牧渔板块的一份行业报告,该研报出自中信证券。报告中指出:6月15日,美国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于7月6日实施。6月16日,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25%关税措施,金额约340亿美元,从7月6日起生效。本次加征关税几乎涵盖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所有品种。短期看来,各品种随着关税的提高,进口量预计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整体来看将会推高国内农产品价格,利多空少。长期来看,进口美国部分农产品是长期趋势。若中美关系稍加缓和,农产品贸易量也将较快迎来反弹。主要品种具体来看,大豆方面,短期来看,加征关税对于本年度影响有限。棉花方面,国储棉花库存快速下降,国内棉价步入上行周期,加大进口是确定性事件,但全球范围内尚无法找到美棉的完全替代来源,因此加征关税后或将进一步推高国内棉价,加快周期上行,国内棉花上游企业将直接受益。畜肉方面,牛肉进口将继续保持低位,猪肉进口量或将进一步下降,对国内产业链影响较小。禽产品方面,复关遥遥无期,利好国内白羽鸡产业链复苏。玉米及其替代品方面,进口量预计下降,国内去库存进度加快,利好玉米上游企业。

观点解读:贸易争端主要利好农产品产业链上游公司以及持续复苏的白羽鸡产业链公司,三类企业有望受益:1)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农垦种植类企业;2)成本控制得当的饲料和养殖龙头企业;3)持续复苏中的白羽鸡产业链公司等。

总结:

综合来看,宏观上2018年将是中国经济走出持续6年“底部徘徊”阶段的起始之年,经济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加之风险底细摸清带来的市场确定性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将迎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策略上虽然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但这一因素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在市场预期中,当前压抑市场的主要是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悲观预期。行业上贸易争端主要利好农产品产业链上游公司以及持续复苏的白羽鸡产业链公司,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好了,以上就是今晚《帮你读研报》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你对于接下来的市场怎么看?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研报观点?欢迎在留言区把您的想法积极反馈给我们,我们下期节目会根据大家反馈最多的数据来精选相关研报,并将其精华部分与大家分享。A股枢密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