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古炉》中的西北方言

贾平凹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真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贾平凹小说《古炉》中的西北方言

一度以为,西北地区的某些方言是不适宜更不可能用文字写出来的,除非经过某些书面的加工。但看了贾平凹的小说《古炉》完全打破了我这种固有观念。原来,西北的方言也是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而且,一点也不突兀,就像一个老农,嘴里叼着烟锅算抽算给人在谝,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西北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贾平凹小说《古炉》中的西北方言

“谁要和天布致气” “扑鸽” “善人灰不沓沓的一个人回来了” “嘴卜卜地说不出来” “撞的打了个转身” “少教” “扎势 ” “半上午了” “忽闪忽闪的” “一个人在巷道里死狼声的吼” “咋样个说哩” “妙喔,妙喔”(猫叫的声音) “响动”

贾平凹小说《古炉》中的西北方言

“一搂”“奸馋” “乍着耳朵” “踢里咣当” “受活” “都涌在院子里也不顶用” “天麻喳喳地黑了”“噌㘄㘄” “叽哽叽哽” “咯哇” “松泛” “一抱子柴” “蹴在” “舒展” “认不得”(不认识,不了解)“料浆石” “轻省” “能行” “不言不喘的就走了” “一扑沓坐下来” “入深(房子的宽度)浅”“曲曲肠子” “宽展” “屹岬岭” “黑来” “规程”“死娃娃”“脸都定的平平的”“尾巴骨”“咕嚅”“啬皮”“瘿瓜瓜” “打些胡基” “言传” “烂包”“绽板”“勾门子”“弹嫌”“日弄”“拐脚”“势也扎的很起”“天阴得沉” “不知道要成啥精呀” “承头”“灶火能踢能咬的” “头不要胡拧”“拌了调和”“求失啦”“火星子”

贾平凹小说《古炉》中的西北方言

这些都是贾平凹小说中出现的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而且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读这些词汇,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陕西农村的那个环境中去。只是这种对于方言的驾驭能力,就不是大部分作家能做到的,贾平凹无愧是当代小说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