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加速器」到扶貧「金鑰匙」 「地標」明珠閃耀三湘

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傳來喜訊,受理我省汨羅粽子、漵浦瑤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這是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以來,首次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地理標誌保護受理公告。此次公告也標誌著,湖南應用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工作舉措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地理標誌是國際上認可的貨源標識、質量標識、品牌標誌,是產品行走市場的“通行證”。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作為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得到的重視前所未有,推進的力度前所未有,發展的速度前所未有。

自2012年至今,全省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從32個增長到77個,翻了一番多;在全省122個縣市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覆蓋率達到75%以上。醴陵瓷器、新晃黃牛肉、瀏陽花炮等一個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猶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三湘大地,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金鑰匙,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地標蓄力,品牌巨輪加速遠航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是國際互認的知識產權和國際品牌保護制度,一直以來被譽為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作為一項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地標產品保護目前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

1999年,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佈《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標誌著中國特色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正式誕生。2005年,原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標誌著我國這一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成熟。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一個國家地理、文化和傳統工藝的結晶,主要是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其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並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而成的。

地理標誌既是被標識產品的產地標誌,又代表被標識產品的特殊質量和文化象徵,代表著優越品質和良好信譽,是一種無形資產,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和提升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質量品牌建設,對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精準扶貧、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民收入增加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自2003年,湖南開始大力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通過法規標準、專家評價、質量保證、檢驗檢測、執法打假等方面推進,有效保證了地理標誌產品的質量和信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東風勁吹,精準扶貧戰鼓擂響,湖南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作為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加大力度推進。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擴大就業的若干政策》,其中重要一項就是支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對新獲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給予獎勵政策。2018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作為湖南省政府重點工作寫入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省政府工作報告中。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省質監局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主動幫助各地方政府申報、培育地理標誌產品,推動貧困地區地理標誌產品發展。

湖南地理標誌產品碩果滿枝。截至目前,湖南已有77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涉及養殖業、種植業和加工業等領域,分佈在全省14個市州、92個縣市區。催生了核准使用地標產品專用標誌的企業329家,發展了種、養、加、銷等上下游企業1500多家,年總產值超過1200億元。

地標發力,促進產業提質振興

南縣成為湖南省最大的小龍蝦養殖中心,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小龍蝦交易中心。南縣小龍蝦近年來名頭響、銷售火爆,但市場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了產業發展缺乏規劃、企業難做大、監管乏力等問題。

2017年,南縣小龍蝦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質監部門幫助南縣小龍蝦建立地方標準,配套質量標準體系;加強地理標誌產品質量監管,確保南縣小龍蝦產品質量水平和聲譽;同時,鼓勵產地組織和企業加強宣傳,擴大產品的社會影響。

有“地標”的保駕護航,南縣小龍蝦的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行業發展進一步規範。南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32萬畝,其中“稻蝦共生”養殖面積24萬畝。全縣從事小龍蝦產業人員達2.8萬人,產業經紀人2800人,帶動就業機會3000餘個,社會效益明顯。公司生產的南縣小龍蝦產品遠銷歐美30多個國家,年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佔湖南省小龍蝦出口90%以上。

下一步,質監部門將積極推動南縣小龍蝦列入地理標誌產品國際互認互保中方產品名單,助力南縣小龍蝦遨遊海外,打造稻蝦百億產業。

南縣小龍蝦的案例,不過是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發力”產業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成為發展熱詞,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作為推動產業振興、提質升級的抓手強力。質監部門積極發揮職能優勢,指導、培育、保護地理標誌產品。

省市縣三級質監部門每年對地理標誌產品申報進行專門調研和現場指導;利用行業平臺、新聞媒體、旅遊節會等大力宣傳湖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提升產品知名度;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通過制定、實施標準促進生產方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集約式轉變;發揮職能作用,打擊假冒偽劣,為地理標誌產品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截至目前,全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共建立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點示範區8個,建立地理標誌產品地方標準39項,市縣級農業技術規範53項,企業標準37項。

在“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光環下,有利環境逐漸形成,品牌效應正在發酵,資金資源不斷聚集,產業規模日益壯大……隆回金銀花、祁東黃花菜、永豐辣醬等等一批批特色產品不斷走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有機化發展道路,產業駛向了健康有序發展的新軌道。

地標給力,拓寬脫貧致富之路

十八洞村曾經是湘西最貧困的村鎮之一。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花垣縣十八洞村調研,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該村牢記習總書記囑託,將發展支柱產業作為精準脫貧的首要任務來抓。

針對當地實際,村裡大力發展湘西獼猴桃種植。十八洞村建立獼猴桃精品產業園,群眾不僅從獼猴桃種植、加工獲益,還能從鄉村旅遊獲得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湘西獼猴桃只是湖南地理標誌產品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重大戰略。湖南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首倡地,把地標保護作為富民惠農、扶貧攻堅的重大工程,精準施策、持續用力,走出了一條以特色創地標、以地標提質量、以質量興產業、以產業促脫貧的精準扶貧新路子。

在湖南51個國家和省級貧困縣,共有地理標誌保護產品39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覆蓋率達到近75%。這些地理標誌產品,充分發揮地理標誌“質量抓手”、“特色名片”、“國際通行證”等作用,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有80%以上的產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以後產值增長一倍以上。

古丈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07年古丈毛尖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後,該縣制定古丈毛尖湖南省地方標準、建設標準化基地,大力發展茶產業,推進產業轉型。該縣茶產業飛速發展,目前,全縣茶葉總面積達到15萬畝,人均茶園面積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實現產值78064萬元。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全縣5萬多名茶農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了“利益聯結”;通過“一帶多”的方式直接帶動3萬多人脫貧。2017年,古丈紅茶又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古丈靠茶脫貧、靠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東安雞也是2017年“新晉”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申報地標的過程中,該縣大力開發、保護、利用和規範“東安雞”這一品牌,推動了東安雞的產業化發展。東安雞在精準扶貧方面成效顯著,覆蓋全縣146個貧困村,帶動貧困戶16652戶,扶持貧困人口45880人,幫助貧困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東安雞產業扶貧項目覆蓋貧困戶比率達到99.9%。

還有茶葉、獼猴桃、金銀花、黃花菜……湘西、懷化等地通過地標保護,發展了成千上萬畝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了一道道亮麗風景,聚集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形成了貧困地區全域旅遊的新優勢。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搭上地標保護這趟快車走出貧困、走向小康,開啟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春風又綠湘江岸,芙蓉國裡芳菲競。

隨著“打造一個地標、形成一個品牌、發展一批企業、帶活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思路的不斷落實,隨著“中歐100+100”“中日10+10”“中泰3+3”等地理標誌產品國際互認互保,越來越多的地方特色產業邁上了現代化的康莊大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摘掉了“貧困帽”,越來越多的“湘字號”乘著地理標誌產品的東風閃耀在國際舞臺,代表著湖南質量,彰顯著湖南特色,展現出中國品牌的湖南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